朱敏科研成果_朱敏专利信息_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敏科研信息|朱敏校企合作信息|朱敏联系方式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朱敏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24-05-03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 微信:543646


朱敏
姓名 朱敏 性别
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部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位 教授 学历 教授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邮箱 memzhu@scut.edu.cn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朱敏

更新日期:2018年7月5日 姓 名 朱敏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12月 籍贯 江西九江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副校长 Email memzhu@scut.edu.cn 工作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0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单位电话 87113975 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曾作为“Croucher Visiting Scholar”、“Humboldt Research Fellow”、“特邀研究员”等在香港城市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悉尼大学等机构工作。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是《机械工程材料》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机械合金化与纳米金属材料、合金相变与形状记忆合金等。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项目等的研究。他建立了一系列原位制备多相多尺度结构储氢合金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创制镍氢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在Mg基储氢合金中构建了一系列新的反应途径,实现了放氢热力学调控;通过稳定多相多尺度结构大幅度提高了锂离子电池Sn基负极的性能;发明了等离子体辅助球磨技术及设备。在“Nature Commun.”、“Prog. Mater. Sci”、“Angew. Chemie Int. Ed.”、“Energy @ Environ Sci”、Adv Mater.“、“Materials Today“、“Nano Energy“、 “Acta Mater.”、“Appl. Phys. Lett.”、“J. Mater. Chem”、“J. Alloys & Comps”、“Metall.Mater. Trans.”、“Scr. Mater.”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SCI他人引用超过5000次,H因子42。自2014年起连续入选Elsvier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用学者。主编或参与编著了《先进储氢材料导论》、《Advanced 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功能材料》、《工程材料》、《新型材料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概论》等著作和教材。朱敏教授拥有发明专利20余件,PCT专利3件、其中一件获美国、日本专利。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然科学类,201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还曾获得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广东省 “ 南粤优秀教师 ”、广东省 “ 丁颖科技奖 ”(2006)、“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一等奖,2010年)”、 “Hydrogen & Energy”奖(ISHE,2016年)授予等荣誉。多次在重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参与组织了“Metal-Hydrogen”、“中日储氢材料双边会议”、“亚洲储氢材料会议”、”Hydrogen and Energy”等多个国际会议。 工作经历 1985年 7 月-1988年9月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助教1988年10月-1990年9月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 讲师1990年10月- 1995年5月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 副教授1993年 2 月-1993年8月 香港城市大学 “Croucher 访问学者”1993年 8 月-1995年4月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洪堡研究员1995年10月-2008年1月 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教授、98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 7 月-1998年10月 香港城市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11月-2000年1月 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 副系主任2000年 7 月-2000年8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先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RCAST)特邀研究员2001年 2 月-2001年8月 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 特邀研究员2003年3月-2003年6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 1 月-2002年1月 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 系主任2002年 1 月-2008年1月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2年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院长2008年 1 月-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副校长、 教授 教育经历 1978年—1982年,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学士1982年—1985年,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硕士1986年—1988年,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博士(在职) 获奖、荣誉称号 2016,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一等奖;2010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05,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担任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金属学报》、《Rare Metals》、《J.Energy Chemistry》、《储能科学与技术》等刊物编委等学术兼职,是Metal- Hydrogen、Hydrogen & Energy等系列国际会议执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 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机械合金化与纳米材料、合金相变与形状记忆合金等 科研项目 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等课题30余项。 内容来自集群智慧云企服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