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齐和科研成果_韦齐和专利信息_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韦齐和科研信息|韦齐和校企合作信息|韦齐和联系方式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韦齐和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24-04-06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 微信:543646


韦齐和
姓名 韦齐和 性别
学校 南方科技大学 部门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学位 学历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北楼323
邮箱 weiqh@sustech.edu.cn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韦齐和

教师主页 团队成员 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 教学 科研分享 新闻动态 疼痛医学中心 成果介绍 软件 毕业去向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韦齐和 Google Scholar ResearcherID 教授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韦齐和,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前任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物理系,液晶研究所终身正教授;曾是德国洪堡学者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的获得者。韦齐和的研究兴趣广泛,涉猎统计物理,光学,力学,材料工程,传感器,仿生,先进制造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对单通道扩散、纳米粒子等离激元及耦合、低对称性胶体粒子的布郎运动,活物质的控制,光控分子取向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韦齐和教授首先提出的超掩模版概念第一次把投影光刻技术扩展到液晶分子的取向,发明了能一次曝光形成高分辨任意分子取向图案的技术。这个技术在实现新型的液晶高分子柔性软板,可重构超材料,光电器件,液晶弹性体和生物医学方面有着众多的应用前景。科研项目得到美国科学基金会, 能源部和三星公司的资助。 个人简介 韦齐和,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前任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物理系,液晶研究所终身正教授;曾是德国洪堡学者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的获得者。韦齐和的研究兴趣广泛,涉猎统计物理,光学,力学,材料工程,传感器,仿生,先进制造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对单通道扩散、纳米粒子等离激元及耦合、低对称性胶体粒子的布郎运动,活物质的控制,光控分子取向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韦齐和教授首先提出的超掩模版概念第一次把投影光刻技术扩展到液晶分子的取向,发明了能一次曝光形成高分辨任意分子取向图案的技术。这个技术在实现新型的液晶高分子柔性软板,可重构超材料,光电器件,液晶弹性体和生物医学方面有着众多的应用前景。科研项目得到美国科学基金会, 能源部和三星公司的资助。 研究领域: ◆ 纳米制造技术: 高分辩大面积分子取向的工艺及设备,可编程3D折纸,微纳光学器件 ◆ 智能软材料:人造/生物活物质的集体行为,刺激响应软材料的3D/4D打印,胶体物质。 ◆ 仿生: 生物系统的微流体和微光学器件,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 工作经历: ◆ 2019年12月起,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教授 ◆ 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和物理系教授 ◆ 2011年9月至2017年8月,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和化学物理副教授 ◆ 2006年7月至2011年8月,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和化学物理助理教授 ◆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应用纳米生物中心研究员 ◆ 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和航天工程系,助理研究工程师 ◆ 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 匹兹堡大学物理和天文系 博士后 ◆ 1997年2月至1999年6月 康斯坦茨大学物理系洪堡学者 ◆ 1993年5月至1996年10月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学习经历: ◆ 1993年7月,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 博士。 ◆ 1989年7月,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 硕士。 ◆ 1986年7月,南京大学物理系晶体物理专业, 学士。 所获荣誉: ◆ 2017 Best Paper Award by Crystal ◆ 2011年美国国家基金CAREER award ◆ 2009 Farris Family Innovation Award, 肯特州立大学 ◆ 1996-1998 德国洪堡学者 ◆ 1995,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个人简介 研究领域 ◆ 纳米制造技术: 高分辩大面积分子取向的工艺及设备,可编程3D折纸,微纳光学器件 ◆ 智能软材料:人造/生物活物质的集体行为,刺激响应软材料的3D/4D打印,胶体物质。 ◆ 仿生: 生物系统的微流体和微光学器件,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 学术成果 查看更多 2021-2023 ◆ S. Liu, H. Yu, M. Jiang, J. Feng, Wei, Q.-H. , Numerical study of 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Pancharatnam–Berry gratings with small periods. J. Opt. Soc. Am. B 40, 431 (2023). ◆ Jiang, M., Zhang, X., Fezzaa, K., Reiter, K.E., Kramer-Lehnert, V.R., Davis, B.T., Wei, Q.-H., Lehnert, M.S.. Adaptations for gas exchange enabled the elongation of lepidopteran proboscises. Current Biology 33, 2888-2896.e2(2023) ◆ M. Jiang, Y. Guo, R. L. B. Selinger, O. D. Lavrentovich, Wei, Q.-H., Designing, generating and reconfiguring disclination interconnects in nematic liquid crystals. Liquid Crystals, 1–9 (2023) ◆ Wei Q H, Yu H, Guo Y, et al. Photopatterning of molecular orientations: U.S. Patent 11,586(2023) ◆ Guo, Y., Jiang, M., Afghah, S., Peng, C., Selinger, R. L. B., Lavrentovich, O. D., Wei, Q.-H., Photopatterned Designer Disclination Networks in Nematic Liquid Crystals. Adv. Optical Mater. 2021, 2100181.     2021年之前 纳米制造技术, 智能软材料 ◆ Y. Guo, M. Jiang, C. Peng, K. Sun, O. Yaroshchuk, O. Lavrentovich, Q.H. Wei “High‐Resolution and High‐Throughput Plasmonic Photopatterning of Complex Molecular Orientations in Liquid Crystals”, Adv. Mat. 28, 2353(2016) ◆ M. Jiang, Y. Guo, H. Yu, Z. Zhou, T. Turiv, O.D. Lavrentovich, Q.H. Wei,“Low f‐Number Diffraction‐Limited Pancharatnam–Berry Microlenses Enabled by Plasmonic Photopatterning of Liquid Crystal Polymers” Adv. Mat. 31, 1808028 (2019) ◆ M. Jiang, H. Yu, X. Feng, Y.Guo, I. Chaganava, T. Turiv, O.D. Lavrentovich, Q.H. Wei “Liquid Crystal Pancharatnam–Berry Micro‐Optical Elements for Laser Beam Shaping”, Adv. Opt. Mat. 6, 1800961(2019) ◆ G. Babakhanova, T. Turiv, Y. Guo, M. Hendrikx, Q.-H. Wei, A. PHJ Schenning, D. J. Broer, O. D. Lavrentovich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 coatings with programmed response of surface profile”, Nature Comm. 9, 1130 (2018) 微纳光学 ◆ H. Yu, M. Jiang, Y. Guo, T. Turiv, W. Lu, V. Ray, O.D. Lavrentovich, Q.H.Wei, “Plasmonic Metasurfaces with High UV–Vis Transmittance for Photopatterning of Designer Molecular Orientations”,Adv. Opt. Mat. 9, 1900117(2019) ◆ F. Wang, A. Chakrabarty, F. Minkowski, K. Sun, Q.-H. Wei,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with elliptical patch nanoantennas”, Appl. Phys. Lett. 101, 023101 (2012) (cover article, one of 20 most viewed papers) ◆ F. Minkowski, F. Wang, A. Chakrabarty, Q.-H. Wei, “Resonant Cavity Modes of Circular Plasmonic Patch Nanoantennas”, Appl. Phys. Lett. 104, 021111 (2014). ◆ Z.W. Liu, Q.-H. Wei, X. Zhang, “Surface Plasmon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 (SPIN)”, NanoLett 5, 957(2005) ◆ Q.-H. Wei, K.-H. Su, S. Durant, X. Zhang, “Plasmon Resonance of Finite One-dimensional Nano Au Particle Chains”, NanoLett 4, 1067 (2004) ◆ K.-H. Su, Q.-H. Wei, X. Zhang, J. Mock, D.R. Smith, and S. Schultz, “Interparticle Coupling Effects on Plasmon Resonances of Nano Metallic Particles”, NanoLett 3, 1087 (2003) 软物质物理 ◆ A. Chakrabarty, A. Konya, F. Wang, J.V. Selinger, K. Sun, Q.H. Wei, “Brownian motion of boomerang colloidal particles” Phys. Rev. Lett. 111, 160603 (2013) (Covered by Physics Focus News, IOP Physics World News, physics.org, IOP 10 picture of the year) ◆ A. Chakrabarty, A. Konya, F. Wang, J.V. Selinger, K. Sun, Q.H. Wei “Brownian motion of arbitrarily shaped particles in two dimensions”, Langmuir 30, 13844-13853 (2014) ◆ Y. Guo, S. Afghah, J. Xiang, O.D. Lavrentovich, R.L.B. Selinger, Q.H. Wei,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in rectangular microchannels: skyrmions and stripes” Soft Matter 12, 6312-6320(2016). ◆ Q.-H. Wei, C. Bechinger, P. Leiderer, “Single-file diffusion of colloids in one-dimensional channels”, Science 287, 625(2000) ◆ Q.-H. Wei, C. Bechinger, D. Rudhardt, P. Leiderer, “Experimental study of laser induced melting in two-dimensional colloids”, Phys. Rev. Lett. 81, 2606 (1998) ◆ Q. H. Wei, and X.-L. Wu, “Grain Boundary Dynamics under Mechanical Annealing in Two-dimensional Colloids”, Phys. Rev. E 70: 020401 (2004) 仿生, 生物传感, 活物质 ◆ Ye, D., Li, M., Xie, Y., Chen, B., Han, Y., Liu, S., Wei, Q.‐H., Gu, N., Optical Imaging and High‐Accuracy Quantification of Intracellular Iron Contents. Small 2020, 2005474. ◆ M. S. Lehnert and Q.-H. Wei, “Hierarchical Micro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Lepidopteran Proboscis Cuticle”, (Chapter for Book “Mouthparts of Insects” edited by Harald W. Krenn, 2019) ◆ F Wang, BP Joshi, A Chakrabarty, H Zhang, QH Wei, “Plasmonic Patch Nanoantennas for Reproducible and High-Sensitivity Chemical Detection with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ECS Transactions 85, 77(2018) ◆ C. Peng, T. Turiv, Y. Guo, Q.H. Wei, O.D. Lavrentovich, “Command of active matter by topological defects and patterns”, Science 354, 882-885 (2016). ◆ F. S. Zhou, and Q.-H. Wei, “Scaling Laws for NanoFET Sensors”, Nanotechnology 19, 015504 (2008) (most downloaded papers 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新闻动态 更多新闻 团队合作仿生研究发现昆虫呼吸新机制 2023-09-07 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液晶分会于11月19日至20日在南方科技大学顺利召开 2022-12-22 祝Wei-Lab成员安飞宇、陈子涵、韩雨菲、曾己、孙昊泽、王一夫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2022-07-03 团队成员 查看更多 PrevNext UpDown 加入团队 招生信息欢迎国内外优秀毕业生加入智能软物质实验室! 基本要求: (1)具有实验研究经验及扎实数学物理基础;(2)欢迎力学,机器人,光学,先进制造,软物质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备注: (1)接收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或者材料科学等学科考生, 请提前与韦齐和教授(weiqh@sustech.edu.cn)联系; (2)考试方式及考试科目等详细信息请参见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相关信息。   研究助理教授和博士后招聘面向国内外招聘研究助理教授和博士后, 从事(1)活物质方向的研究, 包括运动细胞与取向序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器人的集群行为;(2)昆虫的仿生研究。有活物质、生物物理、细胞培养、生物冷冻电镜(切片、染色、电镜)研究经历的将优先考虑。团队有活跃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氛围、优越的实验条件和充足的研究经费。研究助理教授 要求包括:(1)已获得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光学或者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需要两年博士后经历,条件特别优秀者可以放宽;(3)有很强的独立研究能力,能指导研究生的研究工作;(4)很好的写作能力,发表过 3 篇以上的高水平论文;(5)工作勤奋踏实,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待遇包括:(1)基本年薪 35 至 45 万元,具体薪酬以经验和面谈决定;(2)课题组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协助申报国家自然科学等各类科研资助项目;(3)可以招收和指导研究生;(4)按深圳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享受医疗、保险、安排子女入学(入托)等待遇;(5)享受过节费、餐补、计划生育奖励、免费体检等福利待遇。博士后 要求包括:(1)有凝聚态物理、光学或者材料科学博士学历;(2)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3)有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发表过 3 篇以上的高水平论文;(4)工作勤奋踏实,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待遇包括: (1)年薪 33 万元以上,并按深圳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博士后福利费参照学校员额内教职工标准发放。(2)特别优秀者可申请校长卓越博士后,年薪 50 万元(含广东省及深圳市补助)。(3)海外博士留深工作符合相关人才政策条件可以申请相关的补贴和研究资助;(4)可作为负责人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级课题;(5)出站后留深圳工作可申请 1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6)出站后留深工作,符合市后备级人才条件的可以申请获得相应的住房补贴。联系方式:有兴趣的请把简历发到 weiqh@sustech.edu.cn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 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北楼323 办公电话 0755-88015390 电子邮箱 weiqh@sustech.edu.cn 内容来自集群智慧云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