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军科研成果_张新军专利信息_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张新军科研信息|张新军校企合作信息|张新军联系方式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张新军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24-04-27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 微信:543646


张新军
姓名 张新军 性别
学校 浙江工业大学 部门 土木工程学院
学位 博士 学历 土木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建D524
邮箱 xjzhang@zjut.edu.cn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张新军

个人简介 男,1971年7月出生,浙江东阳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3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进入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作,历任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负责人、桥梁与隧道工程学位点负责人、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所所长。2001年至2003年在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4年入选浙江工业大学首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6年破格晋升教授;2015年初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访问。主要从事大跨度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新型桥梁结构体系、桥梁抗风与抗震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交通部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在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Wind and Structures、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土木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当中被SCI和EI收录期刊论文30余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篇,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4项。 学习工作简历 教育经历:1997/03 - 2000/04,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博士1994/09 - 1997/01,上海铁道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1990/09 - 1994/07,上海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工学学士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2016/03-,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2015/03-2016/02,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2006/10-2015/02,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2002/10-2006/09,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2001/10-2003/10,浙江大学,博士后2000/04-2002/09,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教学与课程 主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桥梁混凝土结构设计》、《桥梁抗风与抗震》和《桥梁工程》等本科课程。主讲《高等桥梁结构理论》、《结构动力学》和《桥梁抗风与抗震》等研究生课程。 育人成果 培养土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和土木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40余人。 科研项目 1.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LGF22E080018,斜风下大跨度悬索桥施工期抗风稳定性改善措施研究,2022/01-2024/12,10万元,项目负责人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8E080034,斜风作用下大跨度悬索桥施工期抗风安全性精细化分析研究,2018/01-2020/12,10万元,项目负责人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5E080064,大跨悬索桥施工期颤振性能的精细化研究,2015/01-2017/12,8万元,项目负责人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778586,超载作用下曲线梁桥倾覆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2018.01-2021.12,60万元,第二参加人 科研成果 在国际风工程领域权威刊物如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和Wind and Structures等、国内重要刊物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并有3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其中4篇论文还获得了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项研究成果获得了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代表性论著1. 张新军, 赵晨阳. 大跨度悬索桥颤振的三维精细化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9, 38 (14): 246-253. 2. 张新军, 姚美. 大跨度部分地锚式斜拉桥抗风稳定性参数研究[J]. 桥梁建设, 2016 , 46(3): 23-28. 3. Zhang Xinjun, Zhang Chao. Study of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favorable structural system of suspension bridges[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6, 60(4): 595-614.4. Zhang Xinjun, Yao Mei.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wind stability of super long-span partially earth-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s[J]. Wind and Structures, 2015, 21(4): 407-424.5. Zhang Xinjun, Yu Zhoujun. Study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ble-stayed-suspension hybrid bridges[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5, 55(6): 1203-1221.6. Zhang Xinjun, Fu Guoning.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its favorable structural system of three-tower suspension bridge[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4, 12(2): 215-229.7. Zhang Xinjun, Sun Hailing. Study of the aerostatic and aerodynamic stability of super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s[J].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4, 12(2): 82-928. 张新军, 郭辉. 三塔悬索桥施工过程抗风稳定性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12): 58-63. 9. Zhang, Xinjun. Investigation on the wind-induced instability of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s with 3D cable system[J]. Wind and Structures, 2011,14(3): 209-220.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1. 张新军, 应磊东. 新型缆索支承桥梁的抗风稳定性研究. 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2009.2. 张新军, 孙炳楠. 缆索支承桥梁抗风设计研究. 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2006.3. 张新军, 孙炳楠, 彭卫. 缆索支承桥梁施工过程抗风稳定性研究.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2005.       4. 张新军, 孙炳楠, 彭卫. 缆索承重桥梁抗风性能研究. 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2004. 社会服务

内容来自集群智慧云企服 请访问正版网址 www.jiqunzhih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