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孜纯科研成果_乐孜纯专利信息_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乐孜纯科研信息|乐孜纯校企合作信息|乐孜纯联系方式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73-0411-9111(售前),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售后),微信咨询:543646
企业服务导航

乐孜纯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24-04-27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资质办理快速响应 微信:543646


乐孜纯
姓名 乐孜纯 性别
学校 浙江工业大学 部门 理学院
学位 博士 学历 理学院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屏峰校区理学A楼204
邮箱 lzc@zjut.edu.cn,lzc@zjut.edu.cn    
软件产品登记测试全国受理 软件著作权666元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
乐孜纯

个人简介 乐孜纯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浙江省光电信息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浙江工业大学光学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工业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负责人。简历:1983-1987,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大学本科学生,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1997,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吉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1987-1994,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98-2002,吉林大学,讲师、副教授(1999年,硕士生导师)2002-至今,浙江工业大学,教授(2006年,博士生导师) 1997年9-12月,德国Bielefeld大学,客座研究员2000-2001,韩国全南国立大学,签约教授2001-2002,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助理2008年7-9月,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派出) 学术研究:自1987年以来从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检测和成像相关的器件和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与乌克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等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计划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5、2012)、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2012)、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作为主要获奖人,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0+,出版著作6部(其中2部英文专著)。授权发明专利100+,其中15+中国发明专利直接转让或者签订实施许可合同在企业进行产业化。入选国家发明创业奖人物奖(2014)、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2013)、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8)、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3)。被评选为首届浙江省优秀博士后(2003)和第二届浙江省十佳巾帼发明者(2006)。  联系方式:手机:15957163081、13082819650邮箱:lzc@zjut.edu.cn 教学与课程 本科生教学:光通信技术研究生教学:光通信技术及工程(核心课程)光学工程案例课程光学工程前沿讲座 育人成果 指导学生学位论文:已指导硕士研究生60+、博士研究生6名、博士后5名(其中外籍2名);平均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3名。指导学生获奖:2013年,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团队(沈立峰等)获得国家“挑战杯”二等奖、浙江省“挑战杯”特等奖。 科研项目 (1)基于柔性动态二维衍射结构编码的散斑抑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5183),59万元,项目负责人,2020.01-2023.12(2)超低温高精度温度传感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阳反射谱段空间辐射基准载荷技术”子课题(2018YFB0504603),137.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2018.05-2022.04(3)浙江省光电信息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一带一路专项(2015C04005),总450万元(其中省拨150万元),项目负责人,2016.01-2020.06(4)XXXXXX,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2DFR10510),440万元,项目负责人,2012.06-2017.05(5)便携式微米-亚微米量级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1399),77.7万元,项目负责人,2016.01-2019.12(6)适用于多域异构光网络的新型边界节点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2081),60万,项目负责人,2012.01-2015.12(7)针对亚微米-纳米尺度微区分析的硬X射线微探针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2014),25万,项目负责人,2007.01-2009.12(8)乐孜纯研究团队,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R107377),30万,项目负责人,2008.01-2010.12(9)低串扰、带宽可调谐的光分插复用器(OADM)集成光学芯片研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13F010001),30万,项目负责人,2013.01-2016.12(10)用于交通安全的微棱镜型反光材料关键制造技术研究,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2006C14030),总70万(其中省拨20万元),项目负责人,2007.01-2009.12(11)用于交通安全的微棱镜结构反光材料及制品,中国与乌克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CU6-3-07),项目负责人,2006.06-2008.06(12)基于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的X射线荧光原位现场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3317110006),12万,项目负责人,2014.01-2016.12(13)水窗波段小型相干强X射线光源的理论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060),2万,项目负责人,2004.01-2006.12(14)新型低成本光/无线混合宽带接入系统及其示范应用,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1C21011),20万,项目负责人,2011.01-2012.12(15)波长路由城域光网中光节点技术以及光交换器件的研究,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5C21010),总68万(其中省拨23万元),项目负责人,2005.01-2006.12(16)基于高能X射线组合透镜的X射线超微无损诊断技术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104203),5万,项目负责人,2005.01-2006.12(17)X射线组合透镜微米/亚微米聚焦性能研究,上海光源用户课题(09sr0134),课题负责人,2010.01-2010.12(18)跨接式X射线组合透镜微米/亚微米聚焦性能研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SR-06056),课题负责人,2007.01-2008.12(19)高能X射线聚焦组合透镜的聚焦及其他光学性能研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SR-03062),课题负责人,2004.01-2006.12(20)高能X射线聚焦组合透镜的聚焦及成像性能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放课题(20050732G),课题负责人,2005.09-2006.12(21)Super Laser Array Memory,欧共体IST项目(IST2000-26479),牛津大学博士后(22)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韩国21世纪人才项目(BK21),签约教授(23)纳米多层膜光学器件及纳米光刻技术,德国DFG项目,客座研究员 科研成果 科技奖励: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1)新型X射线器件及其微纳检测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2)面向光/无线混合宽带接入的光器件和系统,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5(3)新型光交换器件及光交换网络技术,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2(4)一种超分辨微结构衍射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3(5)浙江工业大学微结构光学器件及其信息处理系统团队,获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创新团队)奖,2012,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6)用于高能(>5keV)X射线聚焦和成像的X射线组合透镜的研究,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作为第七获奖人,获得(1)旋转轴对称掠入射X光显微镜,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代表性论文论著:(1) Yanyu Guo, Jiayu Deng, Jiapo Li, Jun Zhou, Di Cai, and Zichun Le*, Static laser speckle suppression using liquid light guides, OPTICS EXPRESS, 2021, 29(9):14135-14150(2) A.S. Lapchuk, Qiyong Xu, Zichun Le*, Jun Zhou, Zongshen Liu, Di Cai, O.V. Prygun, A.A. Kryuchyn, Theory of speckle suppression in a laser projector based on a long multimode fiber,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2021, 144:107416(3) Zichun Le∗ , A. Lapchuk, I. Gorbov, Zhiyi Lu, Songlong Yao, I. Kosyak, T. Kliuieva, Yanyu Guo, O. Prygun, Theory and experiments based on tracked moving flexible DOE loops for speckle suppression in compact laser projection,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2020, 124:105845(4) Yevhenii M. Morozov, Anatoly S. Lapchuk, Ivan V. Gorbov, Song-Long Yao, and Zi-Chun Le*, Optical plasmon nanostrip probe as an effective ultrashort pulse delivery system, OPTICS EXPRESS, 2019, 27(9):13031-13052(5)  Y. Morozov, A. Lapchuk, Ming-Lei Fu, A. Kryuchyn, Hao-Ran Huang, and Zi-Chun Le*, Numerical analysis of end-fire coupling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in a metal-insulator-metal waveguide using a simple photoplastic connector, Photonics Research, 2018, 6(3):149-156(6) A. Lapchuk, O. Prygun, Minglei Fu, Zichun Le*, Qiyuan Xiong, A. Kryuchyn, Dispersion of speckle suppression efficiency for binary DOE structures: spectral domain and coherent matrix approaches, OPTICS EXPRESS, 2017, 25(13):14575-14597(7) Le Zi-Chun*, Liang Jing-Qiu, Dong Wen, Zhu Pei-Ping, Peng Liang-Qiang, Wang Wei-Biao, Huang Wan-Xia, Yuan Qing-Xi and Wang Jun-Yue, Focusing high-energy x-rays by a PMMA compound x-ray lens on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Chinese Physics, 2007, 16(4):984-988(8) Zichun Le*, Jingqiu Liang, A For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und X-Ray Refractive Lenses, J Opt. A: Pure and Applied Optics,2003, 5:374-379(9) Zichun Le*, Shoufu Pan, Application of quantum scattering theory to 2-D focusing multilayer reflection circular zone plate, Optics Communications, 1999, 159:285-292(10) Zichun Le*, Jingqiu Liang, J. Yao, C. Li, A linear Bragg-Fresnel optics fabricated for 1-D focusing of 18nm x-ray radiation,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1998, 30(6-7):403-406(11) 乐孜纯,朱智俊,付明磊,王强,光突发交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46697-0,2014(12) V.V. Petrov, Z. Le, A.A. Kryuchyn, S.M. Shanoylo, M. Fu, Ie.V. Beliak, D.Y. Manko, A.S. Lapchuk, E.M. Morozov, Long-Term Storag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KYIV, Akademperiodyka, ISBN:978-966-360-360-5, 2018

内容来自集群智慧云企服 实用新型专利1875代写全部资料全国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