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

祝渊

发布日期:2024-04-06 浏览次数:

教师主页 团队成员 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 教学 科研分享 新闻动态 疼痛医学中心 成果介绍 软件 毕业去向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祝渊 Google Scholar ResearcherID 副教授 深港微电子学院 祝渊教授于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家优青,广东省青年拔尖。已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Scientific Report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Nanoscal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论文45篇,H因子23,总引用逾2500次。申请专利80项,授权36项,其中有包括材料和设备设计的14项专利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每年为深圳市创造过亿产值,获深圳市技术发明奖1项。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9年9月 选入教育部直属全国理科班(上海华师大二附中) 2002年9月 免试进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06年7月 获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2011年7月 获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   Research assistant,香港科技大学 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   Research associate,香港科技大学 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   讲师,中山大学 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 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   高级研究学者,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17年3月至今                  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   所获荣誉: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深圳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深圳市孔雀计划(C类) 南山区领航人才 个人简介 研究领域 (1)先进热管理材料及器件 热管理材料(包括导热、绝热和储热材料等) 先进3D封装材料 热管理器件(热管、 VC均温板) (2)解热效能评估 热管、VC传热性能评估 低维材料热物性解析 微纳尺度热传导测量与模拟 (3)热设计方案 便携式电子设备热管理解决方案 吸入性热损伤防护的热交换系统 动力汽车电池包智能热管理设计 (4)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 纳米孔测序技术 (5)新能源材料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学术成果 查看更多 (1) 低维材料面内热导率测量热损耗精确解析方法 发展了一种数学解析方法,针对片层或纤维等材料的面内或轴向热传导测 量,可以精确的评估交流加热系统下的热耗散以及同时测定热扩散率、热导 和 热容。有关理论文章以唯一作者发表在热传导领域顶尖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上,审稿人评价在理论上极具价值。 (2)低维材料面内热导率精密测量技术 基于上述数学解析方法,发展了一套实用测量技术,并与台湾瑞领 (Longwin)公司(台湾热管理协会理事长单位)合作开发商用化机型,目前已实现商业化,在全世界售出30余台。技术成果得到台湾工研院的认可,被写进了行业标准。 (3) 研发了石墨烯基储能相变均热片 通过发展各向异性填充体(如石墨片,石墨烯,碳纳米管等,BN纳米片等)在复合过程中的取向技术,以及与相变储能材料相结合,开发出系列高散热效率的均热片材料,材料在多款主流手机上以及小天才Z6、Z8款智能儿童手表上应用。 (4)高性能聚合物基热界面材料研究     利用流场调控高导热碳纤维在聚合物基中沿纵向一致排列,搭配业内最新的粉体复配技术,获得热导率高达30 W/ m-K的聚合物基热界面材料,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产品的其他性能,如可靠性和强度等均满足应用需求。 (5) 高导热复合CNT纤维薄膜 借鉴自然界超高导热蜘蛛丝的多级有序结构,引入多级序构这一最前沿的材料设计范式,制备了在分子尺度和填料尺度等多尺度逐级有序排列的 材料,解决了分子尺度,填料尺度以及纤维尺度下材料的取向排列问题以及表征问题。得到的纯聚合物纤维热导率与计算得到的理想结构下热导率接近; 而最终得到的复合纤维薄膜热导率为29 W/m-K,已经超越商用热界面材料最高端产品。 (6)适用于喷雾燃烧合成的单液滴热分析系统测量原理研究 针对目前商用的热分析设备对燃烧反应热动力学研究的局限,本人借鉴传统喷雾干燥单液滴反应器,开发了一套液相燃烧合成反应实时热分析的一套装置,该装置可以对单液滴燃烧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变化以及质量变化进行实时测量。在这套装置的辅助下,本人首次观察到了氧化铟锡(ITO)体系的液相燃烧合成反应起始温度阈值在182.1℃。并且通过对反应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初步判断出该燃烧反应是分为初燃-爆燃两步进行的。这一结果对后期的放大实验提供了宝贵的反应热动力学方面的依据。该结果发表于陶瓷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上,编辑亲自审稿,两天就无改接受,并且评价具有很高的原创性。而借助该装置开发出的喷雾燃烧合成制粉法也在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产业转化,用于高性能能源粉体的制备。 代表性论文:(* 通讯作者; # 共同一作) [1] Haotian Huang, Yuanhang Yang, Yuan Zhu∗, Accurate 4D thermal imaging of uneven surfaces: Theory and experi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23, 216, 124580. [2] Yulin Chen, You Lv, Xinyue Jiang, Haotian Huang, and Yuan Zhu∗,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gstrom method for fast thermal measurements of microfibers,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23, 94, 014901. [3] Xiaozhang Chen#, You Lv#, Zhaobo Tian#, Jingxi Yang, Yuan Zhu* and Longxing Su*, A two-terminal binary HfO2 resistance switching random access memory for artificial synaptic devi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3, 11, 622-629. [4] Longxing Su, Tingfen Li, and Yuan Zhu*, A vertical CsPbBr3/ZnO heterojunction for photo-sensing lights from UV to green band, Optics Express, 2022, 30(13), 23330-23340. [5] You Lv, Yiyang E, Zhaobo Tian, Keyu Chi, Qi Sun, Yuan Zhu*, Bias-normal index: a new indicator of dense random packing for thermal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2, 48(3), 4361-4365. [6] Anqi Chen#, Fan Jiang#, Jiajia Dong, Jeffrey Chen, Yuan Zhu*, Design, fabrication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novel ultra-thin loop heat pipe with printed wick structure for mobile electronics cooling,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2, 200, 117683. [7] Xinyue Jiang#, Anqi Chen#, Fan Jiang, Wei Guo, You Lv, Qi Sun, Wei Cui, Joseph Lee*, Yuan Zhu*, A non-contact thermal testing system for ultra-thin vapor chamber,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21, 92, 124902. [8] You Lv#, Yawen Huang#, Qiyao Duan#, Naiyi Feng, Yuan Zhu*, Tinghan Chen, and Shaoxin Zhou,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based heat exchanger for breathing air cooling,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1, 191, 116829. [9] Longxing Su*, Yuan Zhu*, Yuanyuan An, Jin Xie*, Zikang Tang*, Alloying induced disorder and localized excitonic states in ternary BexZn1-xO thin film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1, 874, 159867. [10] Xintian Gao, Anqi Chen*; Yuan Zhu*, You Lv, Wei Guo, and Shaoxin Zhou, Numerical study on surface wettability gradient enhanced ultra-thin loop heat pip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021,30(4), 1318-1327. [11] Wei Guo#, Anqi Chen#, You Lv, Yuan Zhu*, Jinda Wu, Microscale heat-flux meter for low-dimensional thermal measu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eat-loss modified Angstrom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21, 169, 120938. [12] Anqi Chen#, Yanyan Wu#, Shaoxin Zhou#, Wenxue Xu, Wenlong Jiang, You Lv, Wei Guo, Keyu Chi, Qi Sun, Tingting Fu, Tingting Xie, Yuan Zhu*, Xin-gang Liang, Highly thermal conductive polymer chains with reactive groups: a step towards true application, Materials Advances, 2020,1(6), 1996-2002. [13] Longxing Su, Qiushi Liu, Yuan Zhu*, Zikang Tang*, Postannealed structural relaxation and phase evolution of quaternary alloy BeMgZnO,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9, 1(10), 2061–2068. [14] Yuan Zhu*, Jie Xiao, Tinghan Chen, Anqi Chen, Shaoxin Zhou, Zhiyuan Liu, Zhaofan Xia,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based heat exchanger for breathing air cooling,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9, 155, 631-636. [15] Zhiyang Chen#, Yuan Zhu*,#, Qiyao Duan#, Anqi Chen*, Zikang Tang, Spray-combustion synthesis of indium tin oxide nanopowd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19, 102(1), 42-47. [16] Chengchun Zhao, Yuan Zhu*, Li Chen, Shaoxin Zhou, Yuquan Su, Xu Ji, Anqi Chen, Xuchun Gui, Zikang Tang, Zhaowei Liu, Multi-layer nanoarrays sandwiched by anodized aluminium oxide membranes: an approach to an inexpensive, reproducible, highly sensitive SERS substrate, Nanoscale, 2018, 10(34), 16278-16283. [17] Yuan Zhu*, Heat-loss modified Angstrom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conductivity of graphite sheets: The origins of heat loss in Angstrom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6, 92, 784-791. 新闻动态 更多新闻 祝渊副教授团队成果荣获深圳市技术发明奖 2020-01-11 2020年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博士生招生报考通知 2019-11-28 课题组受邀参加2019国际青年创新大会 2019-11-28 团队成员 查看更多 PrevNext UpDown 加入团队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高导热热界面材料、高效热管理技术以及低维材料热测量技术等相关研究;课题组氛围融洽,实验条件和研究基础均已十分完善,建有南科大先进散热技术及解热科仪工程中心,并与国内外领域内知名课题组、产业界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招聘(一)招聘岗位:科研助理招聘要求:1. 本科及以上学历,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领域专业优先;2. 能够执行相关实验,动手能力强,工作勤奋踏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3. 工作主动、踏实认真、责任心强,做事有条理,执行力强;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岗位要求:1. 协助课题组成员申报国家科研项目;2. 协助课题组处理高科技企业项目合作事宜;3. 协助课题组日常管理;4. 协助实验室课题项目的开展;(二)招聘岗位:研究学者招聘要求:1.硕士学历优先,条件优异者可放宽至本科学历,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领域专业优先;2. 能够执行相关实验,动手能力强,工作勤奋踏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3. 工作主动、踏实认真、责任心强,做事有条理,执行力强;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岗位要求:1. 协助课题组成员申报国家科研项目;2. 协助课题组处理高科技企业项目合作事宜;3.协助课题组日常管理;4.协助实验室课题项目的开展;联系方式:请将个人简历(含申请人近期照片)及相关材料(资格证书(包括学位、学历证书,四六级等)、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发送至:xiett@mail.sustech.edu.cn。邮件标题请标明:应聘职位名称+本人姓名。来信时请注明可到岗时间。(三)招聘岗位:博士后招聘要求: 1.年龄35周岁以下,原则上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 获得物理、材料、机械或工程热物理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微纳器件、光学、精密仪器、工程热物理和材料物理等方向优先考虑,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一作SCI论文2篇及以上; 3. 能够执行相关实验,动手能力强,工作勤奋踏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 有较好的专业英文基础,能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 备注:只招收全日制博士后(非在职或脱产),侧重科研能力考查,领域或方向相关即可;岗位要求: 1. 参与项目研究与实验工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撰写研究论文; 2. 在课题组的支持下牵头或者参与各级课题申请; 3. 协助指导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并协助管理实验室;待遇与福利: 博士后聘期两年。 1.年薪不低于33.6万元(含省市补贴)。优秀博士后可申请“校长卓越博士后”,年薪不低于50万元(含省市补贴); 2.福利费参照学校教职工标准发放,并按深圳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3.未使用校内周转宿舍或未依托学校使用深圳市公租房的博士后,可另享受住房补贴(2800元/月); 4.拥有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境内外合作交流机会,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两年共计2.5万学术交流经费资助; 5.学校可协助办理人才及配偶、子女深圳户口或大陆居留许可,协调子女入学; 6.博士后出站选择留深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可以申请深圳市博士后留深来深科研资助。深圳市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科研资助,共资助3年(以深圳市最新申报要求为准); 7.对于符合最新《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相关政策要求的博士后,落户深圳后,可协助申请深圳市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3万元(免税,自主网上申请); 8.依据自身符合的条件情况,在站或出站留深博士后可申请 "深圳市孔雀计划C类人才"或者"深圳市后备级人才",享受5年160万的奖励津贴(免税)(以深圳市最新相关人才申报要求为准);联系方式: 请将个人简历(含申请人近期照片)及相关材料(资格证书(包括学位、学历证书,四六级等)、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发送至:zhuy3@sustech.edu.cn。邮件标题请标明:应聘职位名称+本人姓名。来信时请注明可到岗时间。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南方科技大学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zhuy3@sustech.edu.cn

上一篇:朱一飞     下一篇: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