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玉银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专著论文 BIOGRAPHY 新闻快讯 %2B ... 新闻快讯 新建主栏目 基本信息 名称 王玉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致力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研究,构建了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新型组合结构基本力学性能与长期性能的分析理论与设计体系。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连续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编《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8: 2012等团体标准3部,参编《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202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GB50901-2013等国家规范/标准7部。主持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一等奖等奖励。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长、《土木工程学报》与《建筑结构学报》等期刊编委。受聘“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教育经历 名称 1994年09月-1998年07月,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8年09月-2003年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名称 2003.11-2006.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4.01-2006.08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一站) 2006.08-2009.04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11-20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站 /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二站) 2007.12-2008.03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访问学者 2009.04-2010.06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07-2012.08 香港理工大学 访问学者 2013.07-202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副院长 202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院长 主要学术任职 名称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 理事长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家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双碳人才培育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专业委员会 委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委员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8:2012) 主编 《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CECS 625-2019) 主编(第二)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2021)编委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编委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GB50901-2013) 编委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 编委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编委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GB/T51446-2021)编委 《锅炉钢结构设计规范》(GB/T22395-2022)编委 《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 443-2018)编委 《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 471-2019) 编委 《土木工程学报》 编委 《建筑结构学报》 编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编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编委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编委 《高等建筑教育》编委 研究中心成员 名称 张素梅 博士、教授、博导 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王玉银 博士、教授、博导 研究中心主任 杨 华 博士、教授、博导 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兰慧 博士、教授、博导 研究中心副主任 耿 悦 博士、教授、博导 刘昌永 博士、教授、博导 苏安第 博士、教授、博导 刘发起 博士、副教授、博导 高 山 博士、副教授、博导 张 欢 博士、副教授、博导 贾 晨 博士、副教授 胡 清 博士、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方 勇 博士、春雁英才计划博士后、助理教授 讲授课程 名称 钢结构原理与设计(本科专业课)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本科专业课,教育部首批百门双语示范课程,校优秀课程) 桥模设计、制作与试验分析(本科创新实践课) 组合结构设计(研究生专业课,与国外高水平学者共建课程) 工程伦理(研究生专业学位必选课) 招生信息 名称 硕士招生:招收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士 博士招生:招收具有组合结构或钢结构专业背景的硕士以及推免生 博士后招生:招收从事组合、钢结构相关研究的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2 年 “水土交融,场网共享”新时期大土木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与示范,排名第25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 2016年 高校自主选拔生源的公开公正和科学性研究与实践——以哈工大结构化面试为例,排名第4 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9年 “组合结构"课程群与工科双一流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排名第1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9年 “组合结构"课程群与工科双一流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排名第1 研究领域 名称 一、新型组合构件 二、钢-再生混凝土 三、钢管混凝土拱桥 四、大型组合结构体系与施工关键技术 奖励成果 名称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 新型高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序第1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年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排序第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8年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8: 2012),排序第1 授权专利 名称 国家发明专利 ZL2021109743300:具有复合构造的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承台及其施工方法,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2111548031.7:一种可装配抗冲击波纹钢-UHPC防护棚,排序第2 国家发明专利 ZL202110512419.5:受损桥涵的双层波纹钢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2110634394.6:一种变截面的多重钢管-高强固废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方法,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810367262X: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双层波纹钢结构,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810964165.9:采用CrNiMn高合金焊材与铸焊构造的建筑钢结构复合节点,排序第2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110052994.8:刚性梁段可循环使用的框架柱压弯滞回试验试件,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110052985.9:可循环使用的长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柱压弯滞回试验配套装置,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1010213908.2:一种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0610151197.4:钢筋加劲的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 ZL200610151199.3:钢筋加劲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排序第2 主持的科研项目 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78151) 复杂往复荷载作用下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构件工作机理与滞回性能研究 2024.1-202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167) 波纹钢-混凝土组合拱静力与长期性能研究, 2021.1-202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8221) 波纹钢管混凝土工作机理及静动力性能研究,2019.1-202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8195) 钢管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柱静动力性能及非均匀约束作用机理研究,2017.1-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378152) 尺寸效应对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2014.1-201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46) 长期荷载作用下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静动力性能研究,2012.1-201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8023) 核心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性能影响,2007.1-2009.12 专著 名称 王玉银,耿悦.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静力与长期性能. 科学出版社,2021.2 王玉银,惠中华.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全过程与关键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期刊论文 名称 Yong Fang, Yuyin Wang*, Hua Yang, Xiaoqi Lin. Experimental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thin-wa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es with large helical angles under monotonic and cyclic axial compression.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2, 173: 109043 Huan Zhang, Yuyin Wang*, Qinghe Wang, Yue Ge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non-uniform shrinkag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in composite slab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329: 127142. Muzi Zhao, Yuyin Wang*, Dawn E. Lehman, Yue Geng, Charles W Roeder. Response and modeling of axially-loaded concrete-filled steel columns with recycled coarse and fine aggregat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34: 111733 Yong Fang, Yuyin Wang*, Mohamed Elchalakani, Hua Y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ncrete-fi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ular column under constant axial load and cyclic loa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48: 113245 Ligui Yang, Yuyin Wang*, Richard J. Y. Liew. Compression-Bending Strength Model for Corrugated Steel Tube Confined Reinforced Concrete Sectio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2021, 147(11): 04021187 Muzi Zhao, Yuyin Wang*, Dawn E. Lehamn, Yue Geng, Charles W. Roeder. Response and Modeling of Steel Tubes Filled with Recycled Fine an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s under Long-Term Load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2021, 147(11): 04021166 Yong Fang, Yuyin Wang*, Bing Zhang, Jucan Dong. Behaviour of concrete-filled thin-wa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es under cyclic axial compression.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1, 162: 107630 Qinghe Wang, Yuyin Wang*, Yue Geng, Huan Zha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268: 121197 我的新闻 新闻标题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23-06-26 2023年6月2日至4日,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在武汉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武汉华中科大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名誉理事长、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所和生产企业等近200个单位的近70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2023年6月3日上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正式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翠坤教授级高工,分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玉银教授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高飞教授主持,王玉银理事长、解孝林副校长、刘毅副会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会议共设置1个主会场和10个分会场,共计193个学术报告,其中主旨报告和大会报告16个,分会场报告177个。会议研讨主题包括组合结构静动力性能研究新进展、极端作用下组合结构性能、高性能组合结构与绿色组合结构、组合结构性能模拟与仿真、组合结构施工关键问题与智能建造、组合结构健康监测、诊断与加固等,此次会议的召开促进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新成果的交流与应用推广,推动我国组合结构领域的发展。 在学术会议期间,同期召开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员代表大会由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会议选举了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及负责人,其中王玉银当选为理事长,樊健生为常务副理事长,王湛、王翠坤、白国良、刘界鹏、余志武、陈以一、陈礼建、陈宜言、陈宝春、刘中华、韩林海等11人为副理事长,郭兰慧为秘书长。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由分会理事长王玉银教授主持,王玉银理事长、郭兰慧秘书长分别代表理事会和秘书处汇报了近四年分会工作与财务情况。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清华大学陶慕轩教授、重庆大学甘丹教授和沈阳建筑大学杨志坚教授为副秘书长;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第十九次、二十次学术会议举办时间分别为2024年和2025年;通过自由申请和理事会投票,确定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第十九次、二十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分别为福州大学/武夷学院、兰州理工大学。 2023年6月4日中午,召开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闭幕式。闭幕式由分会秘书长郭兰慧教授主持,王玉银理事长致会议闭幕辞。郭兰慧秘书长通报了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情况,宣布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第十九次、二十次学术会议举办时间及承办单位。第十九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代表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赖志超院长和第二十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代表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文达院长分别在闭幕式上致辞。 大会合影 丁烈云院士、解孝林副校长、刘毅常务副会长、王翠坤副理事长、王玉银理事长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华中科技大学高飞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分会理事长王玉银教授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教授致辞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教授级高工致辞 周绪红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15位专家作大会报告 分会秘书长郭兰慧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 承办单位代表福州大学赖志超教授致辞 承办单位代表兰州理工大学王文达教授致辞 新闻标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 2022-12-07 2022年11月26日,由我校与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来自主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及参编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的30余位编委会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爱萍博士主持,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我院武岳副院长代表编制单位致欢迎辞,对参加会议的领导及专家表示欢迎,也感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和各参编单位长期以来对我院的支持与合作。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爱萍宣读了《规程》编制组成员名单,宣布编制组成立,并宣贯标准编写规定与编制工作注意事项。 图1 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朱爱萍秘书长讲话 图2武岳副院长代表主编单位讲话 主编单位代表我院王玉银院长汇报了《规程》编制工作情况,对标准编制背景、工作基础、技术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说明。随后编制组成员对《规程》的编制大纲、任务分工及标准初稿等展开充分讨论,并制定了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目标与实施计划。 图3规程主编王玉银院长汇报编制工作情况 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由波纹钢管/板与混凝土组合而成且共同工作的新型结构形式,具有耐久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施工便捷、经济性好等优势,适用于桥涵、隧道、建筑等墩柱或拱式结构。编制组对波纹钢管混凝土柱与波纹钢-混凝土组合拱的静、动力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多项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并牵头获得2021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4参会人员合影 新闻标题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9-11-25 2019年11月15日至11月17日,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联合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在南京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名誉理事长、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郑皆连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Richard Liew教授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生产企业等100多个单位的5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2019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曙光教授主持,分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玉银教授致开幕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唐世海副厅长致贺词,南京工业大学李世收副校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代表钢结构协会作了重要讲话,随后举行了由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赠送100套桥梁结构分析软件《桥梁博士V4》的捐赠仪式。中国钢结构协会李庆伟秘书长、新加坡工程院Richard Liew院士、汪大绥大师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会议为期一天半,围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构件、节点和结构体系研究的新进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评估及加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健康监测、诊断与加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和规范讨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加工和施工企业重要难点问题等九大主题,3位院士做了主旨报告和11位知名专家做了大会特约报告,同时设立了6个分组报告,共计94位与会代表做了分组报告。此次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为我国组合结构领域的产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研讨了我国组合结构的前沿学术问题,加深了专业交流,推动了我国组合结构领域的发展。 2019年11月16日晚8时,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金陵江滨酒店江川厅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第九届理事会秘书长郭兰慧教授主持,理事会67名理事和理事代表参加了会议。王玉银理事长代表第九届理事会汇报了2017年12月以来的分会工作情况;郭兰慧秘书长代表秘书处汇报了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份会经费收支情况。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增选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刘中华总工为分会副理事长;讨论通过了新的会费收费标准;通过自由申请和理事会投票,确定了第十八次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学术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还进行了第九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 2019年11月17日中午,举行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闭幕式,闭幕式由分会秘书长郭兰慧教授主持;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刘中华宣布第九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结果,并进行了优秀论文的颁奖仪式;郭兰慧秘书长通报了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情况;第十八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飞副院长做承办发言;王玉银理事长致会议闭幕辞。最后,主持人郭兰慧秘书长宣布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胜利闭幕。 2019年11月17日下午,与会代表分别参观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室和长江五桥。 大会开幕式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唐世海副厅长致贺词 南京工业大学王曙光院长主持大会开幕式 分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玉银教授致开幕词 南京工业大学李世收副校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代表钢结构协会作了重要讲话 桥梁结构分析软件《桥梁博士V4》的捐赠仪式 广西大学郑皆连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分会名誉理事长、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Richard Liew 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分会理事长王玉银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梁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清华大学韩林海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曹万林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肖勇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东南大学王景全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南京工业大学胡夏闽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武汉大学徐礼华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张文福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陈明董事长作大会特邀报告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袁雪芬总工程师作大会特邀报告 大会闭幕式 秘书长郭兰慧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 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评委会副主任刘中华总工宣布评选结果 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特等奖颁奖仪式 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颁奖仪式 第十八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代表华中科技大学高飞副院长做承办发言 王玉银理事长致会议闭幕辞 新闻标题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布时间 2019-10-21 2019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召开,中国钢结构协会公布了“2019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与组合结构研究中心王玉银教授牵头,刘昌永副教授、耿悦副教授、张素梅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共同完成的“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项目荣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完成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金属与组合结构研究中心开展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在钟善桐教授和张素梅教授的指导下,团队紧盯该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在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设计理论、长期性能、抗风抗震性能以及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检索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28人,多项研究成果被《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GB50901-2013)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所采纳。 多年来,金属与组合结构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联合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研发、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在湖北支井河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430m)、广东金山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靠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160m)等十几座典型项目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 2006年6月,钟善桐教授(左二)到广东金山大桥现场指导 王玉银教授(在站博士后) 惠中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左一,工程项目经理,博士后合作导师,第5完成人) 2007年7月,张素梅教授(左五,第4完成人) 王玉银教授共同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左一,刘昌永,第2完成人;左二,耿悦,第3完成人) 考虑屈曲前变形的钢管混凝土抛物线拱平面内稳定研究 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出平面徐变稳定性能试验研究 湖北支井河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度430m) 广东金山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靠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度160m) 新闻标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通过专家审查 发布时间 2019-01-25 2019年1月22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送审稿)(以下简称为《规程》)审查会在北京举行。 《规程》(送审稿)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主编单位,会同十七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等参编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清华大学韩林海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玉银教授分别担任主编和副主编。《规程》(送审稿)审查组由九位来自土木工程设计、建设和科研等单位的知名专家组成。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高志强主持了本次会议,《规程》审查组专家和编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部副主任汤亚军代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致辞,对《规程》(送审稿)的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协会对专家组和编制组成员表示感谢,同时也恳请审查组专家对《规程》进行仔细审查和严格把关。 会议成立了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范重教授级高工为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曹万林教授为副主任委员的审查专家委员会。随后,审查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编制组对《规程》立项背景、编制过程等方面的汇报,并对《规程》(送审稿)进行逐条审查,对技术内容进行修订,给出了具体意见。 经过充分讨论,专家组认为,编制组在总结国内外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结构及构件设计、节点与连接、抗火、制作、施工和验收等规定,在构件复杂受力状态下的承载力设计方法、再生混凝土收缩与徐变、长期荷载和腐蚀后构件承载力计算、抗火设计、抗撞击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规程》送审文件规范、齐全,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和审查要求,并且是国际上第一部针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技术标准,其技术内容科学合理,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可操作性强。审查专家一致同意该《规程》通过审查。 新闻标题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8:2012)荣获第一届标准科技创新一等 发布时间 2018-12-28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玉银教授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肖从真大师主编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8:2012)荣获第一届标准科技创新一等。 标准科技创新奖”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首个专属奖项,该奖项是为深入推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加强标准实施和标准化成果转化,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标准对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充分调动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奖励编号:029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开展“标准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评选中,收到 245项申报标准,最后评选出10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 第一届“标准科技创新奖” 于2018年9月初开始申报,本次申报的标准代表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方向。具体体现在:一是涉及行业广,包括城建建工、市政建设、公路、铁路、冶金、纺织、石油、水利、电力、化工等;二是标准类型全,包括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产品标准、学、协会团体标准,IEC、ISO、NACE等国际标准;三是标准技术水平高,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的技术等方面。 2018年10月13日,“标准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邀请了来自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审委员会。根据《标准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实施细则》,通过形式审查、初审和评审会,评审委员会根据标准的创新性、应用与推广情况、编制水平及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评选,最终确定了52项标准获得本次“标准科技创新奖”的提名,经评审委员最终讨论,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4项,并对社会进行了公示。 2018年11月9日,颁奖仪式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的第三届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上举行隆重举行。规程主编王玉银教授代表编制组参会领奖。 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形成组合构件并共同承担外荷载。钢管混凝土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在轴向荷载作用下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径向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之下,从而使钢管中核心混凝土的强度得以提高,塑性和韧性性能大为改善;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可以避免或延缓钢管发生局部屈曲,从而保证其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节省材料、施工方便等特点的新型组合构件。二十世纪60年代前后,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前苏联、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受到重视,曾在一些厂房建筑、个别的多层建筑和立交桥以及特种结构工程中加以应用。 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钢管混凝土开始引入我国,在北京地铁1号线部分站台工程和一些重工业厂房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但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规程,钢管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探索与推广阶段,这一时期钢管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工业厂房以及高炉、锅炉构件、输电变电构架等构筑物。 1990年,由钟善桐、蔡绍怀等一批国内组合结构领域开拓者们编制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90发布实施后,作为国内最早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之一,对钢管混凝土这种新型结构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钢管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开始进入高层建筑领域和桥梁工程领域:如1992年建成的福建泉州市邮电局大楼是我国在高层建筑中第一个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地下层和地上一、二层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为局部采用钢管混凝土的工程;1994年建成的厦门阜康大厦是我国第一个大部分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高层建筑,地下2层、地上25层,其中地下2层到地上12层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1997年建成的厦门金源大厦是全部柱子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第一个高层建筑,地下2层、地上28层,高96m;1990年底建成通车的u001F四川旺苍东河大桥,是我国的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也拉开了钢管混凝土在大跨拱桥中成功应用的序幕。这些高层建筑和拱桥中钢管混凝土的设计均是依据《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90进行的。在该规程的指导下,钢管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2年发布实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2012是在《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90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内钢管混凝土结构整体发展水平和工程需求,重点修订和补充了钢管混凝土抗剪性能、钢管高强混凝土抗压性能、核心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及钢管初应力对承载力影响、钢管混凝土抗火性能、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等内容,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其完整性和适用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2013年建成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四川合江一桥,主跨达530m。 2014年12月,基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2012和《实心与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54:2012,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制的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正式实施,这也标志着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体系得到了完善,我国已真正成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和研究的世界强国。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2012为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推广与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新闻标题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7-11-28 2017年11月24日至11月26日,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主办,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北京国铁路网信息咨询中心、《建筑结构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荣誉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名誉理事长、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查晓雄教授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所、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等100多个单位的5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17年11月25日上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正式开幕。周绪红院士、聂建国院士、岳清瑞会长、查晓雄理事长,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喜刚设计大师、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宜言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韩林海教授、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主持,分会理事长査晓雄教授致开幕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分会副理事长韩林海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中国钢结构协会岳清瑞会长代表总会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大会开幕式后,举行了第三届组合结构“杰出人才奖”的颁奖仪式,周绪红院士宣布了组合结构“杰出人才奖”的评选结果: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容柏生院士、国家电力规划总院阎善章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程宝坪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慧中研究员被授予“组合结构终身成就奖”,福州大学陈宝春教授被授予“组合结构杰出贡献奖”。由周绪红院士、聂建国院士、岳清瑞会长和张喜刚设计大师分别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颁奖,陈宜言设计大师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代表颁奖,阎善章教授级高工代表获奖专家发言。颁奖仪式最后,追忆了不久前离世的组合结构先驱、首届组合结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同济大学沈祖炎院士,与会成员进行了集体默哀。 此次会议为期一天半,围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构件、节点和结构体系研究的新进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评估及加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健康监测、诊断与加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规范讨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加工和施工企业重要难点问题等九大主题进行2个主旨报告和13个特约报告,设立四个分组报告共计64个分报告。此次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为我国土木工程中组合结构领域的产学研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研讨我国组合结构的前沿学术问题,加深专业交流,推动我国组合结构领域的发展。 2017年11月25日晚8时,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中土大厦R层泰山厅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查晓雄教授主持,理事会80名理事和理事代表参加了会议。查晓雄理事长代表第八届理事会汇报了2015年10月以来的分会工作情况;王玉银秘书长代表秘书处汇报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分会经费收支情况。理事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成员: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和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担任名誉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玉银教授担任理事长,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担任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11位(按姓氏笔画顺序):华南理工大学王湛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翠坤研究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良教授、重庆大学刘界鹏教授、中南大学余志武教授、同济大学陈以一教授、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陈礼建教授级高工、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宜言教授级高工、福州大学陈宝春教授、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钱卫军教授级高工、清华大学韩林海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郭兰慧教授担任秘书长,清华大学陶慕轩教授和重庆大学王宇航研究员担任副秘书长。王玉银理事长主持召开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自由申请和理事会投票,确定了2019年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会议由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还进行了“第八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优秀奖9名,共16篇优秀论文。 2017年11月26日中午,举行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闭幕式,闭幕式由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王玉银教授主持。聂建国院士宣布了第八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结果,随后进行了优秀论文的颁奖仪式,赞助单位精工钢构集团联席总裁钱卫军副理事长致辞。第十七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代表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夏敏教授做了承办发言。王玉银理事长介绍了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情况,岳庆瑞会长宣布了分会第九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换届选举结果。最后,主持人王玉银教授宣布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胜利闭幕。 新闻标题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13-10-07 2013年9月13日至9月15日,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暨“25 年历史、25 年辉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25 年发展与回顾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所、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等80多个单位的2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13年9月14日上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良教授主持。大会首先对在今年年初逝世的分会创会理事长、分会名誉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钟善桐教授默哀。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长查晓雄教授致开幕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苏三庆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教授级高工代表总会致辞,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李里丁教授级高工代表承办地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沈祖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宜言教授级高工也出席了开幕式。 在大会开幕式之后,举行了首届组合结构杰出人才奖的颁奖仪式,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主持颁奖仪式。哈尔滨工业大学钟善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沈祖炎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姜维山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蔡绍怀研究员被授予“组合结构终身成就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教授被授予“组合结构杰出贡献奖”。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教授级高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苏三庆教授,分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查晓雄教授,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宜言教授级高工,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李里丁教授级高工为获奖专家和代表颁奖。查晓雄理事长介绍了获奖专家的主要业绩,组合结构杰出人才奖出资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宜言院长代表单位致辞。 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沈祖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美国普渡大学Amit H. Varma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查晓雄教授等1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了特邀报告,60余名代表在分组交流中作了学术报告,通过本次学术会议,达到了总结交流两年来该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发展的目的。 2013年9月14日晚,召开了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会议由理事长查晓雄教授主持;王玉银秘书长代表秘书处汇报了分会经费收支情况;查晓雄理事长代表第七届理事会汇报了分会工作情况;分会秘书长王玉银汇报了第八届理事会换届过程与换届方案;与会理事代表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经理事会投票表决,确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在重庆市召开,由重庆大学承办。 本次会议还进行了“第六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共13篇优秀论文。 2013年9月15日下午,举行了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闭幕式,闭幕式由分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玉银教授主持。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聂建国教授宣读了“第六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结果;分会常务理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建阳教授主持了颁奖仪式;重庆大学刘界鹏教授代表第十五次学术会议承办单位讲话;查晓雄教授对分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总结,并宣布了第八届理事会机构组成;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查晓雄教授致闭幕词;最后,秘书长王玉银教授宣布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胜利闭幕。 Overview 名称 Professor Wang Yuyin, a tenured professor at HIT, currently serves as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essor Wang's research is dedicated to the field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Professor Wang has developed fundamental analytical theories and design systems for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novel composite structures, including steel recycl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He has authored two monographs, published over 100 research papers, and consecutively ranked among the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for four years (2020-2023). Professor Wang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LongJiang Schola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nd appointed as a National High-Level Talent. Professor Wang has received research awards, including the First Prize for Heilong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the First Priz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from the 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 and the First Prize for Standa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the China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Association. Professor Wang also holds the position of Chairman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Branch of the 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 and serves a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for journals such as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He has served as the chief editor for three group standards, inclu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CEC S28:2012)," and contributed to seven national standards, such as "General Code for Steel Structures (GB 55006-2021)," "General Code for Composite Structures (GB 55004-2021)," "Standard for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GB 50017-2017)," and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GB 50901-2013)." Education Ph.D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3 B.Eng.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1998 Appointments De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 2020.04-Present Associate Dea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07-2020.04 Professo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0.07- Present 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07.12-2008.03 Associate Professo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08-2009.04 Lecture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3.11-2006.07 Membership of Professional Bodies Chairman,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Branch of 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 Deputy chairm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Expert Committee of Eism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Deputy chairman, Dual Carbon Talent Cultivation Work Committee Committee member, 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 Expert Committee Committee member, Committee of steel structures of CECS Committee member, Committee on Light-Weight Steel Structures of CECS Committee member,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Label Expert Committee of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Committee member, China Green Building Council of CSUS Technical Committees of Standards Chief Editor, Technical Code for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CEC S28:2012) Co-Edit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T/CECS 625-2019) Member, GB 55004-2021, GB 55006-2021, GB 50901-2013, GB 50936-2014, GB 50017-2017, GB/T 51446-2021, GB/T 22395-2022, JGJ/T 443-2018 and JGJ/T 471-2019. Prizes and Awards National High-Level Talent, 2023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First Prize, 202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of China Steel Construction Society, First Prize, 2019 Standar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ward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2018 Research Grants (PI)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2378151) Working mechanism and hysteretic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corrugated steel tubular members under cyclic combined loads, 2024.01-2027.1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2078167) Static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Corrugat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Arches, 2021.01-2024.1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878221) Mechanism and Static/Seismic Behaviors of Concrete-Fi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es, 2019.01-2022.1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678195) Static and seismic behaviors of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 and non-uniform confinement mechanics, 2017.01-2020.1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378152) Size effect on the ultimate capability of large-diamete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subjected to 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 2014.01-2017.1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178146) Static and seismic behaviour of circula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 subjected to sustained load, 2012.01-2015.1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0608023) Shrinkage and creep effects on the static behaviou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s, 2007.01-2009.12 Journal Editor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Dynamics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 learning Publications [1] Yong Fang, Yuyin Wang*, Hua Yang, Xiaoqi Lin. Experimental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thin-wa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es with large helical angles under monotonic and cyclic axial compression.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2, 173: 109043 [2] Huan Zhang, Yuyin Wang*, Qinghe Wang, Yue Ge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non-uniform shrinkag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in composite slab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329: 127142. [3] Muzi Zhao, Yuyin Wang*, Dawn E. Lehman, Yue Geng, Charles W Roeder. Response and modeling of axially-loaded concrete-filled steel columns with recycled coarse and fine aggregat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34: 111733 [4] Yong Fang, Yuyin Wang*, Mohamed Elchalakani, Hua Y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ncrete-fi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ular column under constant axial load and cyclic loa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48: 113245 [5] Ligui Yang, Yuyin Wang*, Richard J. Y. Liew. Compression-Bending Strength Model for Corrugated Steel Tube Confined Reinforced Concrete Sectio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2021, 147(11): 04021187 [6] Muzi Zhao, Yuyin Wang*, Dawn E. Lehamn, Yue Geng, Charles W. Roeder. Response and Modeling of Steel Tubes Filled with Recycled Fine an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s under Long-Term Load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2021, 147(11): 04021166 [7] Yong Fang, Yuyin Wang*, Bing Zhang, Jucan Dong. Behaviour of concrete-filled thin-wa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es under cyclic axial compression.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1, 162: 107630 [8] Qinghe Wang, Yuyin Wang*, Yue Geng, Huan Zha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268: 121197

上一篇:李君宝     下一篇:耿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