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闫牧夫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科学研究 教育教学 论文专著 新建主栏目 基本信息 名称 闫牧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聚焦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关键件,开展先进热处理、等离子体与稀土表面改性、精确成形与控性、建模仿真与技术设计. 1987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93年获博士学位,98年应Birmingham大学T. Bell院士邀为Visiting Scientist. 现为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SE)执委、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等 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863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30余项;推导出疲劳寿命多因素泛函方程,建立原芯(新机理和模型)技术设计方法;原创稀土共渗层晶粒和碳化物双细化、渗氮层调幅分解晶粒组织纳米化、渗碳层溶出GLC-DLC纳米结构、构件等Biot数淬火零畸变原理和数学模型等;在金属学报、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arbon等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图书6部;以原芯技术,使关键件保形、抗疲劳、抗胶合 获奖:周志宏科技成就奖、首届哈尔滨市十大科技英才、团队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1)、省自然科技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均第1)、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第2)、热处理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第1)、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2)、部省科技二等奖4项等 教学:提出厚基础-强融合-重突破、学以致用-触及巅峰思想理念,推出中国热处理/热加工创芯人才培养322模式,创建国家级/省学创平台(传输虚仿与热加工技术设计、材料宏观特性微观原理虚仿、知识学习及VR实训)、国家级/国际学科竞赛平台(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竞赛、国际大学生热加工创新设计竞赛DCTP)、首批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认证基地等;自2005年,322模式和平台被数百高校/企业采用,培养一批创新人才 荣誉/获奖: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教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2门、中国热处理创新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2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等 (均第1) 联系方式 名称 闫牧夫 教授 电  话: 0451-86418617 E-mail: yanmufu@hit.edu.cn 邮  编: 150001 工作经历 名称 时 间 工作经历 1987-198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助教 1989-1993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讲师 1993-2001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9年1-8月 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系 Visiting Scientist 2001- 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2- 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名称 1980-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学科获硕士学位 1991-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学科获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任职 名称 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执委(IFHTSE EC member)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 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理事长 哈尔滨市热处理学会理事长 《材料热处理学报》副主编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等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热处理与表面改性技术路线图》综合组长 《中国热处理与表层改性学科进展报告》负责人 研究领域 名称 材料学 主要研究方向: 材料表面稀土改性 稀土在材料表面改性中应用及其催化和微合金化机制。涉及等离子体与稀土化学热处理、激光稀土表面合金化、防护层的稀土改性、表面纳米化及表面定向生长柱状晶。 合金制备与复合强韧化 合金的稀土改性与纯净化制备、形变快速再结晶超细化及其时效强韧化机理和应用。 材料改性过程的数学模型与仿真 材料加热冷却过程变形预报与控制、表面改性过程元素分布的模型化与仿真、材料服役过程性能预报与表征。 论著成果 名称 [1]M. F. Yan, Y. Sun, T. Bell L. F. Xia, Z. R. Liu.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ase Constitution on Kinetics of La Diffusion, J. Rare Earths, 20(2002)4:329 [2]M. F. Yan, T. Bell. Effect of Proportion of ?-Fe4N in Compound Layer Produced during Plasma Nitriding 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anthanum, J. Mater. Sci. Lett., 20(2001)16:1507 [3]M. F. Yan, W. Pan, T. Bell, Z. R. Liu. Catalysis of Rare Earths on the Kinetics Process of Carburizing in a Sealed Quench Furnace with Endothermic Atmosphere, Appl. Surf. Sci., 173(2001)1-2:91 [4]M. F. Yan, C. H. Cai, Z. R. Liu. Study on the Replacement of Conventionally Complex Processing for Steel 20Cr2Ni4A by RE Carburizing at Lower Temperature, Mater. Sci. Tech., 17(2001)8:1021 [5]M. F. Yan, Z. R. Liu.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 in Surface Layer of Steel 20CrMnTi Carburized at 880?C with and without RE, Mater. Chem. Phys., 72(2001)2:97 [6]M. F. Yan, Z. R. Liu. Effect of Rare Earth 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Carbon during Carburizing, J. Rare Earths, 19(2001)2:122 [7]M. F. Yan. Study on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 of Carbon in Steel during Gas Carburizing with Rare Earth Addition, Mater. Chem. Phys., 70(2001)2:242 [8]M. F. Yan, J. H. Yan, T. Bel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itrided Layer Growth and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Fe2-3N, ?-Fe4N and ?-Fe during Pulse Plasma Nitriding of Pure Iron, Modell. Simul. Mater. Sci. Eng., 8(2000)4:491 [9]刘志儒, 闫牧夫, 朱法义. 稀土在气体渗氮及氮碳共渗工艺中的应用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97114434.6 [10]闫牧夫, 刘志儒, 朱法义. 连续式可控气氛渗碳炉稀土催渗剂加入装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7214598.2

上一篇:焦文玲     下一篇: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