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史创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

新页签 新页签 新页签 新页签 新页签 新建主栏目 基本信息 名称 史创,男,工学博士,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折展机构设计、机构构型综合、机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等纵向项目, 以及航空航天类横向项目 15 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项目, 在研科研经费 15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和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 入职以来发表论文 24 篇,其中第 1 作者/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3 篇(JCR 一区 9篇,其中中科院 TOP 7 篇,他引 103 次)。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受理 8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出版《空间超弹可展开机构设计与优化》、《航天器张拉式可展开薄膜结构》学术专著 2部。 工作经历 标题 起讫时间 2019/10-至今 职位/职称 讲师 工作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 简单介绍 标题 起讫时间 2024/01-至今 职位/职称 副教授 工作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 简单介绍 标题 起讫时间 2021.05.12- 职位/职称 硕士研究生导师 工作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简单介绍 教育经历 标题 起讫时间 2015/08-2019/07 所学专业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学习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历 博士 简单介绍 标题 起讫时间 2013/09-2015/07 所学专业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学习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历 硕士 简单介绍 标题 起讫时间 2009/09-2013/07 所学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习机构 中北大学 学历 本科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开始时间 2021/01 结束时间 2023/12 项目经费 24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课题项目 开始时间 202001 结束时间 202112 项目经费 2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 开始时间 201901 结束时间 202312 项目经费 300万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开始时间 201701 结束时间 202012 项目经费 62万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校级学科发展新方向课题 开始时间 202001 结束时间 202112 项目经费 2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开始时间 201912 结束时间 202111 项目经费 15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开始时间 201912 结束时间 202005 项目经费 15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开始时间 202202 结束时间 202408 项目经费 17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开始时间 202101 结束时间 202212 项目经费 65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开始时间 202110 结束时间 202312 项目经费 4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开始时间 202111 结束时间 202401 项目经费 1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论文期刊 论文标题 作者 发表时间 期刊名称 期卷 简单介绍 [1]Shi C, Guo H, Li M, et al. Conceptual configuration synthesis of line-foldable type quadrangular prismatic deployable unit based on graph theory[J]. Mechanism & Machine Theory, 2018, 121:563-582.(SCI,IF=3.312,中科院Q1 TOP)(引用8次)[2]Shi C, Guo H, Zheng Z, et al. Conceptual configuration synthesis and topology structure analysis of double-layer hoop deployable antenna unit[J]. Mechanism & Machine Theory, 2018, 129:232-260. (SCI,IF=3.312,中科院Q1 TOP)(引用4次)[3]Shi C , Guo H , Zhang S , et al. Configuration synthesis of linear foldable over-constrained deployable unit based on screw theory [J].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56. (SCI,IF=3.312,中科院Q1 TOP)[4]Shi C , Guo H , Cheng Y , et al. Design and multi-objective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of cable-strut tensioned antenna mechanism[J]. Acta Astronautica, 2021, 178:406-422. (SCI,IF=2.830,JCR Q1)[5]Chuang Shi , Lingbin Zeng, Zijie Chen, et al. Design and Equivalent Mechanical Modeling of New Deployable Cabin Segment [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21. (SCI,IF=1.009,JCR Q3)[6]Guo H, Shi C, Li M, et al. Design and Dynamic Equivalent Modeling of Double-layer Hoop Deployable Anten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8: 2941981 (SCI,IF=1.230,副导师为第一作者)[7]史创,郭宏伟,刘荣强等. 双层环形可展开天线机构构型优选及结构设计[J]. 宇航学报, 2016, 37(7):869-878. (EI收录) (引用21次)[8]史创,郭宏伟,刘荣强等. 双层环形可展开天线机构设计与力学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 049(001):14-20. (EI收录) (引用11次)[9]Shi C, Guo H, Liu R, et al. Formulations for dynamics of Annular Deployable Truss for Mesh Antennas[C],The 14th World Congress in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 2015/10/25-2015/10/30, Taipei, Taiwan, 2015. (EI收录)[10]Guo H, Shi C, Tang Y, et al. Design and study for dynamics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layer loop deployable antenna mechanism[C],ASME 2016 International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16/08/21-2016/08/24,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USA, 2016. (EI收录)[11]刘荣强,史创,郭宏伟等. 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研究与展望[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EI收录)(引用1次)[12]Zhao H , Liu R , Shi C , et al. Effects of rotated square inserts on the longitudinal vibration band gaps in thin phononic crystal plates[J].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2015, 29(20):1550105. (SCI, IF=0.731)[13]Liu R Q , Shi C , Wu N , et al. Dynamic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of an Underactuated Cable-Truss Mechanism[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644-650:184-190. (EI收录)[14]赵浩江,刘荣强,郭宏伟,史创等 复式类正方格子声子晶体薄板的带隙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5, 34(19):171-174. (EI收录) 专利 专利名称 空间可伸缩桁架式二元光学相机及其在轨工作方法 专利号 ZL 201510212434.2 发明人 郭宏伟; 刘荣强; 高明星; 史创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弹性铰链驱动的双层环形桁架天线机构 专利号 ZL 201410624814.2 发明人 郭宏伟; 邓宗全; 史创; 刘荣强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基于肋机构的模块化空间曲面折展天线机构 专利号 ZL 201410270268.7 发明人 郭宏伟; 刘荣强; 史创; 邓宗全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一种圆形套筒式声子晶体隔振器 专利号 ZL 201410366130.7 发明人 刘荣强; 史创; 赵浩江; 郭宏伟; 邓宗全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弹性铰链驱动的桁架式可折展单元及可折展支撑臂 专利号 ZL 201410578208.1 发明人 刘荣强; 郭宏伟; 史创; 邓宗全; 李冰岩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基于无源驱动的双层环形桁架天线机构 专利号 ZL 201410624812.3 发明人 郭宏伟; 刘荣强; 史创; 邓宗全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带隙可调的声子晶体隔振器 专利号 ZL 201410377170.1 发明人 邓宗全; 赵浩江; 刘荣强; 郭宏伟; 史创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一种具有隔振特性额正方形格栅板 专利号 ZL 201410366127.5 发明人 刘荣强; 赵浩江; 郭宏伟; 邓宗全; 史创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一种模块化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隔振垫 专利号 ZL 201410376982.4 发明人 郭宏伟; 赵浩江; 邓宗全; 刘荣强; 史创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专利名称 一种模块化空间抛物柱面折展天线机构 专利号 ZL 201410252517.X 发明人 郭宏伟; 刘荣强; 邓宗全; 史创 申请时间 专利类别 发明 简单介绍 研究团队 名称 邓宗全 院士 宇航空间机构、星球探测机器人与采样技术、特种机器人 刘荣强 教授 空间可展开机构、空间欠驱动抓捕机构、星球探测软着陆器与缓冲 郭宏伟 教授 空间客栈机构、变形飞行器机构 肖 洪博士后飞行器变形翼机构 工程师队伍 名称 序号 姓名 职称 主要工作 1 田志东 机械工程师 机构设计、样机研制、试验测试 2 杨德文 机械工程师 机构设计、样机研制 3 梁宁 机械工程师 机构设计与试验测试 4 张晓宇 科研助理 团队财务、资料、信息等管理 研究方向 名称 研究方向1:空间大型可展开机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研究特色和意义:随着宇航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机构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因此大型空间机构在航天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针对国内外宇航空间机构研究中存在的共性和关键科学问题,以轻型化、模块化、高可靠性、可重复展开与收拢等性能为目标,开展桁架式、索杆张拉式、薄膜式等新型可展开机构创新研究。通过在大尺度可展开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构型综合创新,形成一维、二维、三维等各种大尺度可展开机构的设计理论体系与方法,阐明空间大尺度可展开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揭示空间大尺度可展开机构动力学特性一般规律。在大尺度可展开机构创新设计、动力学建模理论与方法、智能驱动与仿真、地面模拟与测试等关键技术和重大科学问题上获得重大突破和创新,为大尺度可展开机构在大型卫星平台、空间站、深空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设计依据和技术储备。 研究方向2:高速飞行器仿生智能变形翼技术 研究特色和意义:传统飞行器由于几何形状基本确定不变,其系统模型是基本固定的,在相同的大气环境中,只能做一些特定的飞行和完成一些专门的任务。随着军事和民用领域对飞行器的应用日趋复杂化,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更大的飞行空域和速域,能够高低空、高低速兼顾,甚至从地面起飞、穿越大气层飞行,以执行各种侦察和打击等复杂任务的飞行器。可变形飞行器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多用途、多形态飞行器,能够根据飞行环境、飞行剖面和作战任务等的需要进行自适应变形,使飞行航迹、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等机动多变、灵活自如,以发挥飞行器最优的飞行性能。

上一篇:李斐然     下一篇:翟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