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

杨学明

发布日期:2024-04-06 浏览次数:

教师主页 团队成员 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 教学 科研分享 新闻动态 疼痛医学中心 成果介绍 软件 毕业去向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杨学明 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化学系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系讲席教授,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兼),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1-1995年期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首批国家特支计划,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一次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江学者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陈嘉庚科学奖、布罗依达奖、洪堡研究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杨学明院士主要从事气相及表面化学动力学研究,任中国化学物理杂志主编、中国化学会CCS Chemistry副主编、美国物理联合会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副主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等20余项科技项目。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这是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已经发表研究论文400多篇,其中17篇Science论文、1篇Nature论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其中有7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个人简介     杨学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1-1995年期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2001年期间任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终身职研究员;2001-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2-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2015-2018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2017年底任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兼)、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       杨学明教授长期从事气相与表面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自行设计研制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仪器, 并利用这些先进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系列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在化学反应量子过渡态以及共振态的系列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杨学明利用新发展的表面科学仪器开展了在单分子水平上表面光解水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光催化分子动力学模型。杨学明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先进光源技术,他领导的团队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国际独特且领先的实验科学究平台。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nce 12 篇,Nature 1 篇;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奖励如海外华人物理协会2001 年度亚洲成就奖,2001 年国际自由基会议Broida 奖,2007 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成就奖,2007、2013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8年获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研究奖,2008、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 年长江学者成就奖,2010 年陈嘉庚科学奖以及2011年德国洪堡研究奖,2014年获选为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高斯讲座教授,2017年获得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杨学明是Science Advances副主编,J. Phys. Chem. 高级编辑,中国化学物理学报主编和Chem. Rev.、Int. Rev. Phys. Chem.等国际重要学术杂志的顾问编委。 个人简介 研究领域 气相及表面化学动力学研究; 自由电子激光技术; 先进激光仪器研发。 学术成果 查看更多 杨学明教授长期从事气相与表面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自行设计研制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仪器, 并利用这些先进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系列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在化学反应量子过渡态以及共振态的系列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nce 12 篇,Nature 1 篇;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奖励如海外华人物理协会2001 年度亚洲成就奖,2001 年国际自由基会议Broida 奖,2007 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成就奖,2007、2013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8年获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研究奖,2008、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 年长江学者成就奖,2010 年陈嘉庚科学奖以及2011年德国洪堡研究奖,2014年获选为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高斯讲座教授,2017年获得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 1. T. Yang, J. Chen, L. Huang, T. Wang, C. Xiao, Z. Sun, D. Dai, X. Yang, D. Zhang, Extremely Short-Lived Reaction Resonances in Cl + HD (V = 1)→DCl + H due to Chemical Bond Softening, Science, 347, 60-63 (2015). 2. T. Wang, J. Chen, T. Yang, C. Xiao, Z. Sun1, L. Huang, D. Dai, X. Yang, D. Zhang, Dynamical Resonances Accessible Only by Reagent Vibrational Excitation in the F + HD→HF + D Reaction, Science, 342, 1499-1502 (2013). 3. X. Yang, T. Minton, D. Zhang, Rethinking Chemical Reactions at Hyperthermal Energies, Science, 336, 1650-1651 (2012). 4. C. Xiao, X. Xu, S. Liu, T. Wang, W. Dong, T. Yang, Z. Sun, D. Dai, X. Xu, D. Zhang, X. Ya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for a Four-Atom Reaction: HD+OH→H2O+D, Science, 333, 440-442 (2011). 5. W. Dong, C. Xiao, T. Wang, D. Dai, X. Yang, D. H. Zhang, Transition-State Spectroscopy of Partial Wave Resonances in the F+HD Reaction, Science, 327, 1501-1502 (2010). 新闻动态 更多新闻 南科大理学院院长杨学明:大力培养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 2019-12-04 南方科技大学召开首届国际理论与物理化学研讨会 2019-12-04 杨学明等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几何相位”效应 2019-12-03 团队成员 查看更多 PrevNext UpDown 加入团队     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17年12月6日,是以从事现代基础科学理论及其相关应用科学技术为主的基础性、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地球与空间科学系4个系,以及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2个研究院。理学院拥有覆盖博士、硕士、学士完整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本科专业。理学院拥有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教学研究型教授11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澳大利亚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    理学院坚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重实践”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面向国家特别是珠三角、深圳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依托基础学科优势,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学院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独立PI制和团队联合的优势,在高水平学术成果、项目、平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理学院高水平研究工作为南科大在国内外各类排名中的优异表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理学院将围绕“教学、科研”两大主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立足现代基础学科不断拓展世界前沿研究新领域,努力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世界一流的理学院。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南方科技大学台州楼502-15 办公电话 88015052 电子邮箱 yangxm@sustech.edu.cn

上一篇:杨旭宁     下一篇: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