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4-06 浏览次数:次
教育教学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教育教学 自2005年以来,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研究生9人,承担了本科生《蓝天翱翔-梦想与实现》通识课、《飞行器稳定性与操纵性》及《飞行器性能计算》专业课程、《飞行器设计实践》国家一流本科实践课程,硕博士研究生《大气飞行动力学》、《飞行品质与飞行模拟》、《飞行原理与飞行控制》以及博士留学生《大气飞行动力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国家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
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飞行器多学科协同设计”团队负责人。团队主要从事先进飞行器的总体\气动\结构\电磁\载荷\飞行动力学等多学科一体化协同设计研究,开展新型智能无人机总体方案设计、多目标气动优化算法设计、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力电交叉一体化设计、复杂环境飞行品质和控制设计、缩比验证飞行试验以及航空信息情报智能化分析等。研究方向: 1)新概念飞行器多学科协同设计 2)高效多目标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3)飞行器复杂状态下的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4)非定常气动力数值仿真技术(动导数计算、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 5)气动、结构、电磁、冲击等多学科综合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6)航空科技信息情报智能分析技术科研概况: 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了"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总装重点实验室基金、国防预研基金、空装预研、战支预研、国防特区和重点型号等多个研究项目,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其中的一些科研基金项目包括 1)XXX一体化设计,XX预研,2019-2020,总经费480万 2)XXX评估,特区项目,2019-2020,总经费2210万 3)大攻角高精度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及动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2020,总经费60万 4)V型尾翼飞行品质及多操纵面组合设计研究,一飞院,2016-2018,总经费110万 5)V型尾翼布局设计与优化分析,一飞院,2016-2017,总经费95万 6)MA700主发动机旁通道外来物排除特性数值方法研究,一飞院,2015-2016,总经费27万
学术成果 Academic Achievements 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与会议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SCI索引10余篇,EI等索引40余篇。获得专利21项,其中实用新型11项,发明专利10项。代表性论文[1] Review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aircraft dynamic stability derivatives. Archive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19.(中科院SCI一区,影响因子:7.242)[2]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rigid foreign object exclusion in the turboprop engine intake system with a bypass duct. IEEE ACCESS. 2019. (中科院SCI二区,影响因子:4.098)[3]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Aerodynamics of a UAV under Wake Flows.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19. (中科院SCI三区,影响因子:1.983)[4] Effective optimization on Bump inlet using meta-model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assisted by expected hyper-volume improvement. 2019.(中科院SCI一区,影响因子:2.829)[5] A new unsteady aerodynamic model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中科院SCI一区,影响因子:2.829)[6]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aerodynamics for formation flight with UCAV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Research.2018. (中科院SCI四区)[7] Calculating dynamic derivatives of flight vehicle with new engineering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 Space Sciences. 2017.(中科院SCI四区)[8] New systematic CFD methods to calculate static and single dynamic stability derivatives of aircraft.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7.(中科院SCI四区)[9] An innovative hybri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or without constraints handling.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6. (中科院SCI二区,影响因子:4.873) [10] 飞行器组合及单独动导数数值求解方法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32(4),EI[11] 基于安全准则的拦阻着舰参数适配特性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33(3),EI[12] 基于刚性动网格技术的动导数数值模拟. 航空动力学报, 2014,29(11),EI[13]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Simulation on the Dynamic Derivatives of Flight Vehicle. ICAS 2014 Congress,EI[14] 飞行最大可控边界集及其机动边界保护控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32(4),EI[15] 复杂环境下运输类飞机拦阻着舰建模与动力学特性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31(5),EI[16] 弹性飞机连续紊流时域响应评估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31(1),EI[17] 基于偶极子的连续突风响应改进算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29(6),EI[18] Kriging模型在机翼气动外形优化中的应用. 空气动力学报, 2011,29(6),EI[19] 考虑机身干扰的机翼气动外形综合优化.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29(3),EI[20]基于全局信息的粒子群算法翼型综合优化设计.航空学报,2010,31(11),EI代表性专利成果[1] 一种飞行模式可变的旋转机翼飞机,中国专利,2012[2] 一种用于桨尖喷气的暖喷动力装置,中国专利,2012[3] 桨尖喷气直升机通气桨毂,中国专利,2011
综合介绍 General Introduction 教育/工作经历1990-1994,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94-1997,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2000,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00-200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2001-2002,德国宇航院(DLR)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技术研究所访问学者2003-2005,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2004-2009,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2009至今,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 获得奖励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陕西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一项 2018年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位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招生方向1)先进飞行器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技术;2)非定常气动力仿真、建模与控制技术;3)复杂状态下的飞行器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技术;4)航空科技信息知识图谱智能化构建技术。团队经费充足,科研氛围浓厚,欢迎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可邮件电话联系,或前往航空楼C415办公室咨询) 个人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