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昊春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科学研究 教育教学 学术与社会兼职 科学研究成果 课题组新闻 ... 课题组新闻 新建主栏目 基本信息 名称 张昊春,男,汉族,197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核工程与核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核能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核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HIT-CORYS(中-法)核能系统仿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执行教授。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热力学》主讲教师,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热力学(能源动力类)》负责人。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博士后资助经费、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船重工、中航国际、中核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锅炉厂等重点军工/民用单位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他引550余次,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他引作者分布于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突尼斯等10余个国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 Design and Technology等5个国际期刊编委及《应用光学》、《兵器装备工程学报》编委。 工作经历 名称 时间 工作经历 2019.12~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14.04~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热物理学科 博士生导师 2016.09~2018.09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挂职) 2015.09~2016.08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办事处 副主任(挂职) 2012.12~201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副教授 2012.11 ~ 2013.1 德国汉堡工业大学热流体动力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10.2 ~ 2012.11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 2008.6 ~ 2009.6 德国汉堡工业大学热流体动力学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09.05~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热物理学科 硕士生导师 2007.12 ~2012.7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 博士后 2007.2 ~ 2007.4 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 研究助理 教育经历 名称 2001年-2007年,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 1999年-2001年,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 1995年-1999年,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2019年9月,项目培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2017年11月,管理培训,复旦大学 2016年11月,管理培训,清华大学 2016年7月,全国高校核专业青年教师培训班,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 研究领域 名称 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航天器新型热控技术;核反应堆数值模拟;空间/深海核动力;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军用光电对抗 荣誉称号 名称 2021年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 2021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2021年 第七届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0年 赛迪环保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2020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2019年 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2BX”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201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201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7年 获爱思唯尔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能量转化与管理)期刊杰出评阅贡献奖(Certificate of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Reviewing); 2017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学生活动指导教师; 2016年 获2016年度《兵器装备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 2016年 获ASME MNHMT (ASME 微纳米传热传质国际会议) Best Paper Awards奖(最佳论文); 2015年 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 2015年 获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题目:空间核动力装置斯特林转换系统的热力学性能优化分析; 2015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3); 2015年 获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定量光谱学与辐射传输期刊)最具价值论文评审人(Most valued reviewer); 2014年 获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定量光谱学与辐射传输期刊)杰出论文评审人(Outstanding reviewer); 2014年 获“金川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2013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新秀奖; 2012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2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 获DAAD中德学者短期交流奖学金; 2011年 获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最佳论文评审人; 2011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标兵 讲授课程 名称 工程热力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工程热力学(能源动力类)(MOOCS) 高等热力学(研究生学位课) Thermodynamics(英语,留学生学位课) 核工程概论与实践(夏季学期选修课) 热学与人类文明(文化素质课) 计算能源科学概论与实践(创新研修课) 非平衡热力学(博士生课) 奖项成果 名称 2019年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19年会优胜论文奖(第一作者,刘秀婷,研究生); 2019年 第一届全国超材料大会超材料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许国强,博士生) 2018年 获第一届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热与能源科学中的研究进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题目: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of SCO2 Brayton Cycle System for High Power SFR On Mars(火星大功率星表基地钠冷快堆SCO2布雷顿系统循环特性及优化); 2018年 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项目名称:基于黑体吸收的新型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2018年 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项目名称:全天候光影—一种利用储能再发光材料的智能化百叶窗; 2018年 获“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项目名称:材料表面的“绿色清洁工”——新型智能化高效激光清洗装置; 2018年 获“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项目名称:全天候光影—一种利用储能再发光材料的智能化百叶窗; 2018年 获“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项目名称:基于黑体吸收的新型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2017年 获爱思唯尔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能量转化与管理)期刊杰出评阅贡献奖(Certificate of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Reviewing); 2017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学生活动指导教师; 2016年 获2016年度《兵器装备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 2016年 获舰船热能动力技术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粗糙海面背景下热尾流红外探测特性研究,马超,张昊春*,马锐,邹全,程献伟),热能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6年 获《应用光学》第九届编委会暨光电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题目:高能激光武器目标打击的多物理场系统仿真; 2016年 获“荣威新能源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项目名称:发动机的提神饮料——利用咖啡渣制取生物柴油及多种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 2016年 获“荣威新能源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项目名称:新型泳池加热净化一体化装置; 2016年 获第四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指导教师),题目:航天器核动力推进系统热力学性能研究; 2016年 获超星杯首届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优秀奖; 2016年 获ASME MNHMT (ASME 微纳米传热传质国际会议) Best Paper Awards奖(最佳论文); 2015 中核集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学术年会一等奖(题目:空间核动力装置斯特林转换系统的热力学性能优化分析通讯作者,指导教师); 20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 “金川”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2014 中核集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学术年会三等奖(题目:CMT补水系统的双罐体四区非平衡建模与仿真,通讯作者,指导教师) 2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新秀奖; 2013 黑龙江省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哈工大选拔赛三等奖 ; 2013 “力诺瑞特”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2013 TECO Green Tech Contest (International Contest) Finalists Certificates (Advisor); 2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2 DAAD中德学者短期交流奖学金; 201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1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最佳论文评审人; 2011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1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2项,指导教师); 2008 德国克虏伯及基金会“中国青年学者奖学金”; 2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2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奖 奖项成果 奖项名称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最佳论文评审人 获奖时间 2011 完成人 张昊春 所获奖项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Outstanding Reviewer 简单介绍 2011年ASME传热期刊最佳论文评阅人奖,全球共8名 奖项名称 DAAD中德学者短期交流奖学金 获奖时间 2012 完成人 张昊春 所获奖项 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简单介绍 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及德国科学研究会(DFG)联合资助 奖项名称 德国克虏伯基金会中国青年学者奖学金 获奖时间 2008 完成人 张昊春 所获奖项 Alfried Krupp von Bohlen und Halbach Stiftung 简单介绍 Alfried Krupp von Bohlen und Halbach 奖项名称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定量光谱学与辐射传输)最具价值审稿人(Most Valued Reviewer) 获奖时间 2015 完成人 张昊春 所获奖项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定量光谱学与辐射传输)最具价值审稿人(Most Valued Reviewer) 简单介绍 研究领域 名称 能源有效利用中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传质学问题; 新型航天器热控技术中的热电磁特性研究; 空间对抗过程建模与仿真系统开发; 核工程高性能计算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能源科学、高超声速飞行器热控、能源与动力系统仿真、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 团队成员 名称 Amedome(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Thermal-optical radiation through porous materials and photonic crystals for solar energy devices; Anwar Ali(留学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复杂流动与传热过程熵产分析; 李书磊(博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汽液两相流流动与换热数值模拟,流型识别; 张亦宁(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核反应堆多物理场数值模拟与系统仿真技术; 许国强(博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基于变换光学理论的超材料微结构传热调控机理; 于海燕(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超材料微结构热流传输特性的能量耗散机理研究; 李依依(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超材料输运特性及优化设计; 李增恩(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进核反应堆系统热工水力特征智能优化; Said abouzeid(留学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Sheikh Junaid Anees(留学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Delay tolerant wireless cognitive sensor networks based ground segment for Smart grids; 张旭(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电离级对势阱式双级霍尔推力器影响研究; 邱晨辉(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高温光子晶体热防护结构物理特性; 赵杨(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空间多工况热控技术、激光武器攻防过程仿真平台; 孙丹(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中低热值燃料燃气轮机燃烧室模拟及运行特性研究; 魏衍强(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及红外辐射特性分析; 宋乃秋(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高能激光武器多物理场仿真建模; 王蛟龙(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微结构材料传热流动调控过程的热力学特性研究; 马超(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水下航行体热尾流探测过程红外辐射及成像特性研究; 苏成帅(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高孔隙率金属材料微尺度辐射特性研究; 程献伟(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空间核能液态金属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性能研究; 潘哲飞(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新型燃料电池多孔电极极化特性研究; Saad Ullah Farooqi(留学生,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以熔盐为传热流体的塔式接收器技术对能量产生的影响; 邹全(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基于坐标变换理论的超材料质流调控特性分析; 戴赞恩(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周期性多层膜结构的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与调控; 李森(研究生,已毕业),研究方向:运输机红外辐射特性及成像仿真研究; 王可欣(研究生),研究方向:基于LBM方法的湍流传质过程研究; 张秀(研究生),研究方向:MW空间核电源系统动态转换性能及优化研究; 金亮(研究生),研究方向:飞行器红外光电特性研究; 马壮(研究生),研究方向:基于变换光学理论的超材料设计技术; Alex(留学生,研究生),研究方向: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核动力系统热力学特性; 刘秀婷(研究生),研究方向:基于液态金属郎肯循环MWt级空间核电源动态热电转换技术; 尹德状(研究生),研究方向:基于静态热电转换的MWt级空间核动力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 曲博岩(研究生),研究方向:水下航行体海面热尾流红外探测成像建模仿真; 张振寰(研究生),研究方向:空间核动力系统; 孙铭远(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光谱光电对抗技术; 张海明(研究生),研究方向:国产自主化核电技术数据分析与评估方法; 王志伟(研究生),研究方向:空间核能装置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基于三维光子晶体的新型热防护涂层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开始时间 2013-01-01 结束时间 2015-12-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太阳池系统多场传输特性研究 项目来源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开始时间 2011-01-01 结束时间 2013-12-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粗糙管道内的流动问题:通过直接数值模拟验证RANS耗散模型 项目来源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 开始时间 2011-05-01 结束时间 2014-05-01 项目经费 20万欧元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基于能值理论的车用替代燃料全生命周期评价 项目来源 黑龙江省政府 开始时间 2014-01-01 结束时间 2015-10-01 项目经费 10万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光子晶体***防护*** 项目来源 总装*** 开始时间 2011-12-01 结束时间 2014-12-01 项目经费 90/200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激光武器***模型 项目来源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合作项目 开始时间 2012-09-01 结束时间 2014-12-01 项目经费 63/63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基于熵理论的辐射换热数值计算误差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开始时间 2011-01-01 结束时间 2013-12-01 项目经费 20/20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基于光子晶体中间反射层太阳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开始时间 2011-01-01 结束时间 2013-12-01 项目经费 60/200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GPU并行***中子输运*** 项目来源 中国核动力院***项目 开始时间 2014-02-01 结束时间 2015-08-01 项目经费 20/40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潜艇***探测*** 项目来源 中船重工合作项目 开始时间 2014-01-01 结束时间 2016-12-01 项目经费 50/50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拦截***仿真 项目来源 北京***总体设计部合作项目 开始时间 2014-02-01 结束时间 2016-07-01 项目经费 80/80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高超声速***热防护*** 项目来源 北京***研究所 开始时间 2013-11-01 结束时间 2015-06-01 项目经费 40/40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核反应堆堆芯功率分布动态模拟及数据挖掘 项目来源 中国核动力*** 开始时间 2015-06-01 结束时间 2016-06-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临近空间***红外辐射*** 项目来源 北京***研究所 开始时间 2015-04-01 结束时间 2016-07-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海面***红外特性*** 项目来源 北京***研究所 开始时间 2015-04-01 结束时间 2016-07-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CSNS退耦合液氢慢化器热分析校核计算 项目来源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开始时间 2015-03-01 结束时间 2015-09-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高孔隙材料的高温多光谱辐射特性与多尺度耦合传输机理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开始时间 2016-01-01 结束时间 2018-12-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无网格法在堆芯数值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来源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开始时间 2016-01-01 结束时间 2017-12-0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方家山长循环项目防腐大纲数据收集及整理 项目来源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项目 开始时间 2016.09 结束时间 2017.12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MW级简化核动力推进系统概念设计研究 项目来源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项目 开始时间 2016.12 结束时间 2017.12 项目经费 ¥200,000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飞机典型作战环境可见光图谱研究 项目来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合作项目 开始时间 2016.12 结束时间 2017.12 项目经费 42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基于变换光学理论的超材料微结构传热调控机理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开始时间 2018.01 结束时间 2021.12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讲授课程 名称 工程热力学(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管核心课,课程负责人) 高等热力学(研究生学位课,课程负责人) 非平衡热力学(博士生) Thermodynamics(英语,国际留学生硕士课程)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双语) 计算能源科学概论与实践(创新研修课)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双语) 核工程概论及实践(双语,夏季学期实践课程) 基于面向对象建模ALICES平台的先进核能系统仿真实验(创新实验课) 热工基础(哈工大-中广核联陪班) 核反应堆物理(哈工大-中广核联陪班) 核反应堆英语(哈工大-中广核联陪班) 招生信息 名称 硕士招生: 每年2~3个 博士招生:每年1~2个 国际留学生 每年1~2个 本课题组欢迎本科生加入开展科技创新 中法HIT-INPG双学位项目中方负责人 教学研究项目 名称 2016.06~2017.06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批本科在线开放课程——工程热力学,项目负责人; 2016.06~2017.06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管核心课程建设——工程热力学(双语),项目负责人; 2012.1~至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热能与动力工程,子项目负责人 2012.1~至今 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热能与动力工程,子项目负责人 2012.9~2012.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研究项目(二期)——工程热力学,项目负责人; 2011.6~2013.6 《工程热力学》创新教学体系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负责人,鉴定意见:良好 教学研究成果 名称 教学会议主题报告 张昊春,热能动力类技术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研讨会,江苏镇江(江苏大学主办),2012 .4.20-4.21 教学研究论文 [1] Haochun Zhang, HongjieWang, LimingRuan, YaruDou,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duca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Cours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1, 2010, 354~357 [2] 张昊春,王洪杰,窦亚茹,高等工科《工程热力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黑龙江教育,2010.3:153~155 [3] 张昊春,王洪杰,阮立明,窦亚茹,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体系中整合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教育,2010能源学院教学研讨会 [4] 张昊春,王洪杰,阮立明,李凤臣,能源动力类课程累加式考试方法调研与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83~184(他引4次) [5] 张昊春,王洪杰,谈和平,阮立明,美国与德国《工程热力学》教材的比较及启示,中国大学教学(CSSCI收录),258(2),(2012.2出版):86~88(他引2次) [6] 张昊春,王洪杰,《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经典内容与新兴低碳技术的整合,中国电力教育,228(5),(2012.2出版):52~53(他引3次) [7] 张昊春,王洪杰,赵广播,阮立明,刘辉,研究型教学方法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暨优秀示范课观摩会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S1: 178-180 [8] 张昊春,严利明,王洪杰,赵广播,刘辉,阮立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构建与探索,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暨优秀示范课观摩会议,江苏 镇江,2014 [9] 张昊春,王洪杰,张亚宁,李炳熙,易红亮,《工程热力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2015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研讨会,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4月25日~26日 [10] 张昊春,王洪杰,宋彦萍,齐宏,刘全忠,《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已录用 主要任职 名称 国家科学技术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奖、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价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山东省、浙江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 委员 中国兵工学会光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与科普分会理事 黑龙江省核学会理事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 理事 核反应堆热工流体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青年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第一届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委员 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 Design and Technology编委,Journal of Energy Resources Technology、Thermal Science客座副主编,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客座编委 国内核心期刊《兵器装备工程学报》、《应用光学》编委 40余类国际期刊同行评议专家 AAAS,ASME,AIAA会员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网评、会评及决赛评审专家;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通信评议专家;中日韩国际顶点设计竞赛评委;全球技术创新论坛(Global Innovators Forum on Technology)评委 担任2017年第17届国际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专题会议(17th International Topical Meeting on Nuclear Reactor Thermal Hydraulics)分会场主席(308-2,Passive Safety),第25届国际核工程大会(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 ICONE25)分会场主席,第1届亚洲热科学会议(Asian Conference on Thermal Sciences)分会场主席(Session Title: 14. Heat Transfer in Micro & Nanoscale),2016年第24届国际核工程大会(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 ICONE22)分会场主席(Session 9-14, Thermalhydraulics II),2016年中日韩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Energy I),2016年ASME MNHMT分会场主席(T11 11-1 Micro/Nanoscale Heat Transfer);2014年第15届国际传热会议(The 15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IHTC-15)分会场(New Materials)共同主席;2014年第22届国际核工程大会(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 ICONE22)分会场主席(Thermal-Hydraulic Analyses 5);2014年第2届微纳米热辐射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Session 5: Small Particle Inclusion and Radiative Properties);2013年第21届国际核工程大会(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 ICONE21)分会场主席(Session 9-2, Thermal Hydraulics);2013年ASME MNHMT技术委员会成员及分会场主席(T7 5-3 Applications of Micro/Nanoscal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黑龙江省精品图书出版工程项目评审专家 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地区负责人 法国格勒理工大学联合指导教授 河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代表性科研成果 名称 在国际国内期刊与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双检80余篇,EI收录60篇,2篇论文不经审稿直接录用,被SCI他引230次,国内核心期刊他引80余次,国外博士学位论文他引10余次,国外专著他引6次,国内学位论文他引6次;参与编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著1部、国外专著6部,翻译国外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5项。他引作者分布: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葡萄牙、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突尼斯、喀麦隆等。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5次,国内学术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8次。 代表性研究成果 1. 辐射传输方程数值求解中离散误差问题的研究。热辐射传输的数值模拟方法是航天航空、红外加热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深入研究了辐射传递数值计算中特有的两类误差:由于空间坐标离散引起的假散射和由于空间立体角离散引起的射线效应。构建了激光水平和倾斜入射人工基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用蒙特卡洛法的解作为基准数据,用温升比较方法研究了四种常用算法的空间离散误差。在泰勒展开式的基础上分析了FVM离散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就数值散射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He-Ping Tan, Hao-Chun Zhang, Bing Zhen, Estimation of ray effect and false scattering in approximate solution method for thermal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A, 2004, 46(8), 807-829] 被SCI他引10次,国外百科全书他引1次,国内他引2次;论文[Hao-Chun Zhang, He-Ping Tan, Evaluation of Numerical Scattering in Finite Volume Method for Solving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by a Central Laser Incidence Model. J. Quant. Spectrosc. Radiat. Transfer, 2009, 110(18), 1965-1977 ]被SCI他引2次,国际会议他引1次,国外专著他引1次。 美国学者Shih TM在2010年发表的国际数值传热学界2000-2009年发展综述中,引用本文6次,特别提到:“In reference [1779], several models were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在文献[1779]中,多种方法得到了全面的比较)。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系教授,国际著名传热学家,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前任主席Goldstein RJ在国际传热传质2004年发展综述中的评价为:Papers [K14–K22] focus on improved numerical methods for radiative transfer.”(文章K14-K22集中于热辐射传递数值方法的提高) 法国学者Daniel R.R和 Fatmir A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为:“Hence, the authors acknowledge the need for a scheme that models the skewness of radiative transport with improved accuracy. This has been done over a period of some 10 years, as exemplified by the articles of Chai et al. [13], Tan et al. [22], and Coelho [23].”(这里遇到的涂抹是数值的而非物理的,与流体流动和对流换热背景下所提到的假扩散现象类似。在这方面,数值涂抹可以称之为假散射,这是一个通过数值再分配的能量,而不是一种物理现象。因此,研究人员承认需要提出一个方案,用于辐射传输偏差的建模并有更高的精度。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大约10年,例如Chai等人[13],Tan等人[22]及Coelho[23]的文章) 印度理工大学Subhash C. Mishra教授(印度工程院院士,国际传热届知名学者)及日本东北大学Shigenao Maruyama教授(国际传热学界知名学者,日本工程院院士,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科学委员会委员,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副会士,《实验传热学》、《定量光谱学与辐射传热》、《国际旋转机械期刊》杂志编委)在2012年联合发表的关于四种求解多维辐射和导热问题算法的性能评价论文中,对本研究成果的评价为:“Very recently Tan et al. [41] have used the DTM, the DOM and the FVM to assess their response to ray effect and false scattering ”(直至最近,Tan等人[41]使用DTM,DOM和FVM去研究它们对射线效应和假散射的响应) 国际传热学届知名学者,葡萄牙里斯本大学Coelho PJ教授在其所著的“热力学、传热传质和流体工程百科全书”中引用了本研究成果。 2. 基于熵产理论的离散误差指示因子研究。基于传热与流动局部熵产率理论,构建了描述有限体积法(FVM)数值求解辐射传输方程(RTE)离散误差的指示因子。由于离散误差是数值求解过程产生的,而局部熵产率集中于对过程的评价。结果表明,如采用基于熵产率的误差指示因子,可以避免统计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因此,与以往研究中选用的基于温度场定义的误差指示因子相比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应邀发表英文专著1章节[H. C. Zhang, Y. Y. Guo, H. P. Tan and Y. Li, Chapter 9, A Concept of Discretization Error Indicator for Simulating Thermal Radiation by Finite Volume Method Based on an Entropy Generation Approach, Finite Volume Method - Powerful Mea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InTech, March, 2012, ISBN 979-953-307-755-9]。根据InTech出版社2014年3月的最新统计数据,该章节在发表后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下载3000次,阅读者主要分布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德国。 3.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辐射换热数值算法不确定度研究。基于信息熵理论,将辐射传输方程RTE求解的温升值划分为3个尺度构建信息熵,定义了辐射换热数值求解的不确定度。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熵作为RTE算法不确定度的指示因子,可以综合的反应各种因素对FVM计算精度的耦合作用,特别能反应出吸收系数偏差对于不确定度的影响。发表论文[H.C. Zhang, Y. Li, H.P. Tan. Numerical Uncertainty for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by an Information Entropy Approach, AIAA J.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 2011, 25(4), 635-638]。 同行评议对创新性评为:(I)工程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误差估计。文章的创新之处(Original Part)在于将熵定义运用于辐射传输中,这个方法以往应用于计算流体力学与导热/对流问题…;(II)“…文章集中于一种原创(Novel)的想法,运用信息熵来评价FVM中的误差…”。 Wang Yanqing等人所著论文Dynamic Uncertainty Analysis for Random Vibration Signals in Flight Test引用了本研究成果,评价为:Uncertainty analysis exists everywhere in aviation engineering, such as...numerical uncertainty for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5](不确定度分析在飞行器工程中无处不在,比如...辐射传输方程的数值不确定度[5]) 4. 传热与流动数值计算精度与稳定性的熵产研究。应用流动与传热过程的熵产公式,讨论了传热与流动过程数值计算的精度与稳定性问题。用熵产计算的收敛特性作为判定依据,与常用的以温度场作为判据的方法相对比,评估了稳态热传导、稳态对流换热及非稳态热传导等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方法的有效性。发表论文[H.C. Zhang,Y.Y. Guo, Y. Jin, Y. Li. An entropy produc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fer Research, 2012, 43(7):669-693] 被SCI他引1次。 香港学者Mohsen Torabi 和 Kaili Zhang在2014年度发合著的关于复杂边界变内热源梯度材料冷却的经典熵产分析论文中,引用本项目研究成果3次,特别评价为:“Zhang等人用数值方法求解了稳态和非稳态一维导热、一维对流问题。他们同时计算了介质内部的温度场与熵产。 5.针对热超材料装置创新性地采用了熵产生分析方法。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引入了熵概念对圆管中完全湍流对流换热的纳米流体进行了熵分析,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传热过程的实际性能。鉴于此,在热超材料装置的研究中创新性地采用了熵产生分析方法,对超构材料装置进行了热力学评估。发表论文[H.C. Zhang*, G.Q. Xu, H.Y. Yu, Y. Li, Y.Q. Wei, Investigating Entropy Generation in a Thermal Cloak Corresponding Different Material Layer Number,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2017,139(5), 054501-5.]被SCI他引2次。 黄吉平,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变换热学及热超构材料领域的创始人,对申请人在热超构材料领域做出的贡献进行了高度认可。黄吉平等人在揭示多粒子局域效应可以作为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机制时,引用申请人的文章“到目前为止,隐形已经引起了...热力学...的巨大研究兴趣。” 6.提出响应熵的概念。基于熵产分析法,提出了响应熵的概念并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预测变分设计参数响应熵的回归模型。利用三维响应面方差分析(ANOVA),描述了响应熵与设计参数交互效应之间的关系。发表论文[Guoqiang Xu, Haochun Zhang*, Quan Zou, Yan Jin, Predicting and analyzing interaction of the thermal cloaking performance throug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7, 109(6), 746–754]被SCI他引20次。 波兰克拉科夫工业大学Mlynarczyk, Przemyslaw助理教授等人采用带气隙的三层壁面作为截面热流模型,介绍了RS方法在基于CFD的几何优化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为“...提出了使用RS方法进行的非常有趣的研究 ”。 7.基于超材料集热装置在调控热通量方面的高功率和高效率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设计任意多边形集热装置的方法;将线性映射函数和空间旋转相结合,考虑多边形结构的局部挠度,研发了具有均匀非奇异材料参数的理想多边形集热装置,整个收集过程可以直接在全局变换域中实现。发表论文[Guoqiang Xu, Haochun Zhang*,Yan Jin, Achieving Arbitrarily Polygonal Thermal Harvesting Devices with Homogeneous Parameters through Linear Mapping Functi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8, 165, 253-262.]被SCI他引2次。 韩国Cha, Jonghwan学者等人运用上述理论成果对热调谐单元电池模块化设计实现温度热响应超材料进行了研究,评价为“…提出了利用温度响应热超材料进行集热作为高效的热能调控方法…”。 8.利用先进的混合映射方法设计了一类具有自然均匀介质的Laplace场(热场和直流场)的新型离散源阵列。所设计的方案显著地表现出混合操纵的特征,与以往双功能设计的简单效果相比,这种混合行为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利用和分配激励热源/电源的新功能。此外,可以通过调整一般特征点中的径向和方位分量来灵活地设计和制造任意离散方案。这一发现揭示了一种利用超材料调控多物理场的新型操纵功能,为功能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广阔思路。发表论文[Guoqiang Xu, Xue Zhou, Haochun Zhang*, He-Ping Tan. Creating illusion of discrete source array by simultaneously allocating thermal and DC fields with homogeneous media.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9, 187, 546-553]被SCI他引4次。 何塞灵(浙江大学教授,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IEEE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等人在研究多物理器件的图形化设计方法时评价为“…基于坐标变换的双功能器件研究主要集中在直流电场和热场…”。

上一篇:丁玉坤     下一篇:江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