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伟男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学术及科研 成长笔记 新建主栏目 个人基本情况 名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主任助理 黑龙江省中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交媒体处理专委会社交机器人专业组组长 2016年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获批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 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 2022年荣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2022年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科技新星奖 研究方向 名称 科研方向: 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社交机器人 研究兴趣: 大模型评价体系构建及评测、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优化大模型生成性能、工业场景中的大模型技术及应用 研究组主页: http://ir.hit.edu.cn/1979.html 学术服务及任职 名称 国际学术服务及任职: 2021年、2022年、2023年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顶级国际会议(CCF A类)ACL Dialogue and Interactive Systems领域主席 2021年、2022年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重要国际会议(CCF B类) EMNLP Dialogue and Interactive Systems领域主席 2022年-至今 JCR一区SCI期刊《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青年预备编委 国内学术服务: 2020年-至今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哈尔滨分部秘书长、术语审定工作委员会执委 2021年-2022年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哈尔滨主席 2023年-至今 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HLJCF)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2023年 全国自然语言处理青年学者研讨会(YSSNLP)程序委员会主席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项目来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开始时间 2022.11 结束时间 2025.10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开放域对话系统中的角色化对话生成技术研究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开始时间 2021.01 结束时间 2024.12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人机融合医疗会诊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来源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开始时间 2021.12 结束时间 2024.11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拟人化人机交互服务关键技术及系统 项目来源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开始时间 2020.11 结束时间 2023.10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参与 项目类别 纵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对话式推荐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来源 阿里巴巴达摩院AIR项目 开始时间 2022.12 结束时间 2023.12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进行中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基于用户行为的对话管理技术 项目来源 哈工大-华为NLP联合创新中心 开始时间 2022.03 结束时间 2023.03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多轮闲聊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来源 哈工大-讯飞联合实验室 开始时间 2019.10 结束时间 2020.10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项目名称 基于角色信息的个性化对话生成研究 项目来源 哈工大-腾讯联合实验室 开始时间 2019.06 结束时间 2020.06 项目经费 担任角色 负责 项目类别 横向项目 项目状态 完成 简单介绍 2013级硕士 名称 尹庆宇(2015博): 庆宇是我协助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在我还在读博期间,便带着他在组里工作,他本科期间是英才学院的学生,我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人长得白白胖胖,性格很好,爱好很多,也很精专,比如钢琴十级,篮球打得也很好,一度几年作为实验室在光熙杯篮球赛中的主力。 庆宇聪明勤奋,动手能力强,思维聚焦,很多idea讨论的过程中,一点就透,还能做出效果,因此,本科毕设就得了优秀毕业设计,之后读博的过程也没有太多波澜,在一个相对较为小众的研究方向上(指代消解和省略恢复)发表了多篇ACL、EMNLP、IJCAI、COLING、ACM TALLIP等论文,持续多年在零指代消解方向做出SOTA的结果。 我个人的教师生涯发展初期和庆宇的博士期间基本重合,因此我们算是共同成长,尽管我在庆宇硕士入学一年后便留校任教了,但直到现在庆宇仍然叫我师兄,这种相处经历是一笔宝贵财富。 庆宇毕业后,加入了亚马逊,继续从事相关研究,那边也有一个比较好的NLP组,祝庆宇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如既往的保持乐观积极和社牛的态度。 2014级硕士 名称 杜雨萌: 2015级硕士 名称 曹东岩: 裘实: 朱庆福(2016博): 2016级硕士 名称 汪意发: 张杨子: 2017级硕士 名称 朱泽圻: 李凌志: 宋皓宇(2018博): Mohammed Shahid: 2018级硕士 名称 赵正宇: 刘元兴: 2019级硕士 名称 朱才海: 冯梓娴: 胡景雯: 狄东林: 2020级硕士 名称 张开颜: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多方对话理解和生成,俗称机器人群聊技术及评测。开颜是一个技术极客,人狠话不多,做事专注、高效但不善言辞,因此在硕士期间,我会刻意创造机会让他讲讲说说。开颜曾经在本科创新研修课程上独立完成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阅读理解系统,震惊了我和刘老师,在进入我们组之后,我也根据他的特点,将“笨笨”系统的优化和维护交给了他,他也不辱使命,重构了“笨笨”的大部分代码,将“笨笨”的功能API化之后,开发了聊天机器人技术平台CTP,并深度参与组织了两届的机器人群聊比赛。本来按照开颜的这个性格和经历,日后的发展应该是个大厂技术大拿,但是后来机缘巧合,一方面因为我和周伯文老师的项目合作+共同指导一名博士生的关系,另一方面恰好周老师回到清华任教第一年有招生名额,于是开颜跟我商量想读周老师的博士,并且顺利通过了申请,提交申请材料的过程也因为疫情而印象深刻,当时我和开颜隔着栅栏给他签推荐信的字也值得回味。 张家乐: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基于强化学习的对话策略学习,在对话生成的话题规划和对话式推荐的对话动作选择上进行应用,家乐本科入学时候在管院,后来大二转到计算机专业学习,本科期间很积极的参与到NLP相关的项目实习中,在实验室面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家乐长得帅、篮球打得好,做事也比较钻研,强化学习那一块的工作基本是自己趟出来的,期间王航与他也交流了很多。家乐属于入学时候就比较明确要去企业工作的,但由于工业界也越来越卷,所以我也有意让他参与了一些研究型的工作,至少培养独立的研究思维,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没准用得上。后来得益于我们实验室和腾讯之间的联合实验室的良好合作基础,我将他派到了腾讯实习,并且因为他自身的良好表现,得到了部门的一致认可最终转为了正式员工。今年上半年去深圳的时候,见到了组里毕业的一众在腾讯的同学们,大家发展的都不错,但我也跟他们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希望他们不止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天,越来越好! 王雪松: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多模态对话相关的课题,雪松的综合素质很高,人非常聪明,做事可靠,所以我在他刚进组的时候就让他调研多模态对话相关的工作,那个时候还没有大模型,记得当时Image Caption和Visual Dialogue处在被CV那边诟病又被NLP这边没有过多关注的时期,但我从具身智能的角度考虑,视觉和语言的融合一定是一个大的趋势,于是果断让雪松介入这个方向,并给他配备了一个机器人供他实验用。后来雪松在研一结束前决定留下来读博士继续探索这个方向,足见其钻研精神。BTW雪松一直是计算学部的两位金牌主持人之一,另一位则是他女朋友:) 2021级硕士 名称 王航: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基于用户行为和强化学习的对话式推荐和模型编辑,从大二便开始进入DT组工作,先后参与了腾讯、华为(2期)和京东得合作项目,从培训生逐渐成长为师弟/妹眼中的“大神”,同时也是篮球场上的神投手,在找工作时,尽管有多个大厂的实习经历,但听了我对于实体工业经济的建议后,工作去了比亚迪,但工作重点还是人机交互,希望他能够在比亚迪大展拳脚,提升人车交互的体验,日后成为比亚迪人机交互的一哥。 杜佳琪: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指代消解和省略恢复,这个题目是我在硕士期间和协助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尹庆宇)所做的课题方向,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和预训练技术的出现,佳琪同学在这项技术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了我,能否超越尹庆宇同学,留待他俩去battle了(笑),佳琪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典型代表,也是本科大二期间就时不时出现在组会上,担任了本科生的学生会主席和研究生的研会主席,妥妥的管理苗,除了日常协助我管理组内的组会、工作月报之外,还承担了娱乐活动的召集人角色,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经历了顺境和逆境,但后来选调到了省法院,我个人觉得还是符合她的将来发展路线和目标的,祝福她能够成为我们组首位律政精英。 李佳朋: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基于背景知识建模的对话理解和生成工作,在大语境和用户模拟器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硕士后半年在RLHF方面做了很多趟路的工作,也为实验室开发大模型方面做了较多贡献。佳朋是个帅哥,本科阶段在哈工大英才学院,很聪明,同样也是大二就认识我,他和佳琪当时在奥校7楼走廊听我布道时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本来是要立志成为一名技术极客,但后来又选择了留下来读博士,过程中也经历了两难的选择,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祝愿他家里家外都能够一切顺利。 庄子彧: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对话评价技术,后期顺理成章的切换到了大模型的评价任务上,子彧有研究潜质,做事情很钻研,加上本科是数学系的背景,思考问题往往比较理性且有深度,他的硕士论文体系性和逻辑性也很强,他本来也是要留下来读博士的,但因为突发的原因,在距离毕业转博还剩下3个月的时候,选择了工作,我理解他的处境也支持他的选择,尽管直接导致了我2023年博士招生空了一年,但我始终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对他对我可能都是,在找工作上,他选择了上海携程,用他的话来说,工作内容相对自由,可能有一定的时间来做点研究性质的工作,我表示支持并鼓励他度过难关之后,仍然欢迎他回来读博。 董泓源: 泓源实际的指导老师是车万翔老师,在LA组内做了很多工作,最后以一篇一作KDD论文为硕士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泓源为人谦逊有礼,乒乓球打得也很好,硕士两年,在研究上交流的最多的时候便是KDD投稿前的修改阶段,当我给他过完一遍之后,他看着带有标记的论文会主动打电话来交流具体的修改意见,包括我让他改题目的事,我觉得这是一种主动和积极的表现,很值得赞赏,通常在招生的时候,有学生会问我:“老师你会亲自带学生吗?”,我通常在肯定的回答之后,也会加一句,其实每个学生“使用”我的方式也有差异,遇到问题多交流的,自然从我这得到的反馈会多一些,所以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学,通常成长的也会比较快,希望借泓源这个例子,鼓励更多的同学能够主动和我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都在成长。

上一篇:张淼     下一篇: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