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宇峰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科学研究 教育教学 论文专著 新建主栏目 基本信息 名称 张宇峰,男,1976年生,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副监事长、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传感技术分会秘书长/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传感器与微系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微米纳米学会特种微纳器件与系统分会理事,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传感技术学报》和《微处理机》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集成微系统技术。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国家863、国家其他部委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集成电路定制化芯片、智能微系统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技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SCI检索论文110余篇;出版和参编教材和专著4部;获得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中多项专利已进行成果转让;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国家专业协会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荣誉称号 名称 2009年 获何鸿燊奖教金2010年 被评为哈工大优秀党员 2010年 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年 被评为航天学院“十佳”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 指导研究生获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 2013年 指导博士生获全国博士学术新人奖 2014年 校先进个人 2016年 指导博士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21年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一等奖 2022年 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工作经历 名称 2004.07 —— 2006.11 哈工大航天学院微电子系 讲师 2004.09 —— 2006.10 哈工大电子科学与技术流动站 博士后 2006.12 —— 2012.12 哈工大航天学院微电子系 副教授 2011.04 —— 至今 哈工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博士生导师 2013.01 —— 至今 哈工大航天学院微电子系 教授 2018.04 —— 至今 哈工大航天学院微电子系 主任 教育经历 名称 1995.09-1999.07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科 1999.09-2001.07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 2001.07-2004.07,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 主要任职 名称 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副监事长 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传感技术分会秘书长、理事 中国电子学会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微米纳米学会特种微纳器件与系统分会理事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IEEE会员 《传感技术学报》编委 《微处理机》编委 《catalysts》 Topical Editor 《sensors》 Guest Editor 国家重点研发技术计划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科研项目 名称 近几年主要从事集成电路与智能微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完成和承担了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校博士点基金、企事业横向课题等项目,在研科研经费5000万以上。 主要研究方向 名称 1. 智能微系统技术:微能源、微纳传感器、硅光芯片、AI算法及微系统集成应用。 2. 集成电路设计:微传感器ASIC芯片设计、电源管理芯片、数模混合电路芯片和芯片热管理等。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1. 多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2006、2007、2010、2011、2014、2015、2016、2018等)、20余人次获哈工大优秀硕士研究生(金牌、银牌)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 指导本科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多次获奖,包括获得201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一等奖),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2007年获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三等奖等。 3. 2022年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讲授课程 名称 固态电子论(本科生,评教“A+”) 创新训练课(本科生,评教“A”) 纳电子学(博士研究生) 招生信息 名称 硕士招生:1. 研究方向:微系统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2. 每年招生7人左右博士招生:1. 研究方向:微系统技术、集成电路设计 2. 每年招生2~3人 出版物 名称 刘晓为、王蔚、张宇峰等,《固态电子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参编《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斯普林格出版) 参编《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斯普林格出版) 论文期刊 名称 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检索11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达500以上,SCI他引1400余次)。近几年代表性论文: 1. Self-Powered wireless sensor node based on RF energy harvesting and management combined design.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3, 292(10) 2. Self-powered wireless sensor system for water monitoring based on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pendulum energy harvester. ENERGY. 2022, 251(7) 3. A Mode-Matched DRG Realized by Monolithic Integrated Interface Circuit Design.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2, 22(19) 4. A High Power-Conversion-Efficiency Voltage Boost Converter with MPPT for Wireless Sensor Nodes. SENSORS. 2021, 21(16) 5. Overcoming undesired fuel crossover: Goals of methanol-resistant modification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21, 138(3) 6. Computational screening for enhanced hydrogen sensing by doped-2H and pristine-1T MoS2.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20, 749(6) 7. Constructing a Cathode Catalyst Layer of a Passiv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with Highly Hydrophilic Carbon Aerogel for Improved Water Management.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11(41) 8. Design, 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reformed methanol fuel cell for portable u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8, 389(6) 9.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and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 passive mu DMFC with stainless steel mesh.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8, 141(12) 10. Dominating Role of Aligned MoS2/Ni3S2 Nanoarrays Supported on Three-Dimensional Ni Foam with Hydrophilic Interface for Highly Enhance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8, 10(2)

上一篇:程昆林     下一篇:陈雪岩